平機會倡今年修例禁族內歧視 擬界定「內地來港」更清晰針對問題

撰文:馬煒傑
出版:更新:

平機會提倡修例禁止族內歧視,立法方向包括界定來源地。平機會主席朱敏健今日(21日)表示,不論新移民、居港已成為永久居民、遊客或學生都要受到保障,所以要說明是基於來源地或身份而作出歧視,固就此作出定義,希望可更清晰地規管到針對內地人在香港受到歧視的問題。他又提到已和律政司方面開過數次會議,希望爭取在本立法年度內完成修訂,認為很快便可完成草案的制定。

平機會提倡修例禁止族內歧視,立法方向包括界定居民來源地。(資料圖片)

具體講明基於來源地或身份作出的歧視

朱敏健在電台節目表示,有關族內歧視的報告早於2021年中期交給政府考慮,其中一樣是增加一些澄清性條文,表明歧視不一定要不同種族。但如要具體講明內地來港人士,不論新移民、居港已成為永久居民,作為遊客或學生都要受到保障,所以要說明是基於來源地或身份而作出歧視,所以就此作出定義,希望可更清晰地規管到針對內地人在香港受到歧視的問題。

朱敏健指不論新移民、居港已成為永久居民、遊客或學生都要受到保障,所以要說明是基於來源地或身份而作出歧視。(余俊亮攝/資料圖片)

朱敏健又指,在寫到細節時要如何定義包括的範圍較為複雜,特別是歧視的行為適用的範圍傳統上是僱傭及教育等權利問題,但內地人的個案大多是超出上述範疇,所以要如何制定受規管的範圍要更詳細斟酌,太廣太窄都未必達到預期效果。他解釋指擔心如受保護範圍超出現有條例,或令市民對有關的歧視情況過於敏感,對其他性質的歧視不夠公平。

修例已跟律政司討論冀今年完成

他提到,已和律政司方面開過數次會議,希望爭取在本立法年度內完成修訂,有機會很快便完成草案的制定。

提到平機會的工作簡報,他指過去10個月的投訴數字下降,由2019年約1,400宗,下降至去年906宗,當中七成涉及僱傭歧視。他解釋指殘疾的定義是包括疾病,過去3年疫情新冠肺炎是納入其中,而打工仔因病受傷有機會影響到其僱員合約,對他們而言較為切身,所以都較多。

來年平機會將針對殘疾社群,希望透過立法提供更多便利,例如在職場上的公平合理就業機會,朱敏健解釋指現時由企業的僱主會就資源調配,提供的便利在程度上有參差,另外亦無法例規定,希望來年可對政府提供到具體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