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去年前期收入大減七成蝕35億 近10年首見紅 料下年度借貸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疫情後樓市仍持續低迷,市區重建局去年度三個項目的投標價低於預期,觀塘項目更要收回,惹起外界關注當局的財政情況。市建局主席周松崗今日(18日)在傳媒茶聚表示,去年度淨虧損為35億元,是近10年來首次「見紅」,最快下年度要借貸,包括考慮發行綠色債券,但強調無考慮政府注資。
行政總監韋志成則指,現時重建的七年樓齡賠償對當局構成沉重負擔,亦難以吸引私人發展商加入競爭,引起眾多問題,希望其言論能引起社會討論和政府關注,檢討現行機制,但他不欲就此提出建議。

市區重建局今日(18日)舉行傳媒茶聚,市建局主席周松崗(左)、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右)亦有出席。(林穎嫺攝)

周松崗表示,2022/23年度推出的招標的三個住宅項目,回標收入均不及預期;而觀塘市中心第四及第五發展區商業項目,亦因為投標價不理想而收回,故市建局全年度的前期款項收入,只有約48億元,較前一個財政年度大減70%。

他續指,連同其他物業收入,扣除重建項目的發展成本、推行樓宇復修以及保育和活化等業務支出後,市建局在2022/23年度,錄得約5億元營運虧損,連同地價下跌,致多個已開展項目的估值下跌,需要作出約30億元的減值撥備,故去年淨虧損為35億元,是自2013/14年度以來首次見紅。另外,當局的資產淨值則維持在約500億元。

周松崗認為,若樓市持續低迷,市建局早年收購的發展項目,將有可能出現「高買低賣」情況,影響當局未來幾年的收入,加上未來兩年將踏入收購高峰期,深水埗兼善里等合共6個項目,以及大坑西邨重建的開支,最新估計合共需約960億元資金,惟當局的現金儲備僅236億元,市建局將會陷入「負現金流」。

他提到,市建局會爭取加快為已開展的項目招標賣地,以提供金流,並預料下一個財政年度便有借貸需要,並會考慮發行綠色債券,市建局的借貸上限已由60億增至250億元,但強調當局並非要一口氣借250億元,將視乎賣地收入和屆時的財政狀況再作決定。他強調,市建局仍然以「自給自足」為原則,「無諗過、無計劃要政府注資。」

行政總監韋志成則補充指,當局亦會從多方面爭取資源,包括在擬議項目附近尋找額外土地發展,並爭取放寬高度限制和地積比。

被問到在資金流短缺下,會否暫停重建項目,韋志成則強調,市建局並不會暫停舊區更新,當局正在西灣河、黃大仙、荃灣、深水埗和九龍城進行重建研究,並會納入規劃和項目儲備,在有足夠資金時推展,「唔使喺有錢嘅時候又唔知做乜嘢。」

對於觀塘大型商業項目因回標價太低而收回,他強調,該項目並無住宅成份,欠缺當局改善居住環境的原則,「一般嚟講有住宅項目嘅話,就算佢哋蝕嘅,我哋睇過自己盤數可以負擔嘅話,我哋都會批返佢張標」,估計現時再加入住宅成份後,招標價有望提升數十個百份點,預料最快明年底最招標。

對於早前提出檢討七年樓齡賠償機制引起社會反響,韋志成則表示,政府在20年前提出相關賠償機制時,七年樓齡的賠償金額僅佔新樓樓價約六七成,但現時已接近與新樓看齊,故七年樓齡賠償對市建局構成很大負擔。

他續指,七年樓齡賠償亦引發許多問題,包括難以吸引發展商參與舊區重建,難靠市建局難以處理所有重建問題,「如果市建局用咁高樓價去收購,市場點同我哋競爭呢?假使七年樓齡唔去調整嘅話,市場唔會同我哋競爭,結果就剩返市建局負責曬樓宇更新,對解決個問題係冇幫助。」

被多番問到對檢討七年樓齡有何建議,他則表示,有必要反思,是否要用社會資源為舊樓業主為其物業更新,亦要以根本性處理此問題,而非單純聚焦在樓齡,但他不欲再答此問題,認為需要交由政府考慮,而相信現時社會的討論已引起政府關注:「七年樓齡其實就唔係市建局嘅嘢嚟,當年係政府同立法會嘅協議,係政府嘅收地標準,所以我覺得解鈴還須繫鈴人,我覺得政府要考慮應該點樣處理呢個問題,我過去咁多年係鋪排咗,將呢個問題慢慢咁拎出嚟等社會關注同討論,但係主導都唔會係市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