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旗看到醫社互動

撰文:01醫務所
出版:更新:

就在上月颱風「泰利」襲港前的星期六,天氣相當悶熱。當時有報道指上水最高氣温冠絕各區,天文台曾在中午錄得攝氏36.8度。在上午烈日當空下,記者實地在該區泳池附近探測氣溫,其手持溫度計顯示為40度。一位正在賣旗的女士向記者形容,恍如置身火爐。

撰文:醫院管理局北區醫院行政總監孫天峯醫生

義工街坊的熱情,比酷熱天氣更加熾熱。

每年北區醫院慈善信托基金都會申請舉辦賣旗日籌款活動。不過,在過去三年多疫情,始終不能實現實體賣旗活動。直至今年,大家終於走出疫情陰霾,社會重現活力,久積的社區動能自然亦在蠢蠢欲動。加上適逢北區醫院25周年,在正式宣布籌備實體賣旗活動一刻,就如河出伏流、一呼百應,各社區伙伴組織都積極支持,一刻間就已經招募了破紀錄的2,100名社區義工。若果不是受限於基金旗袋數目,可招募的義工數目甚至不止此數。此外,不少團體還主動支援賣旗日地區宣傳,巴士、小巴、天橋、路邊、商場、美容院、鄉公所等,連梧桐河河畔都可以見到賣旗活動的訊息。

事實上,七月進行賣旗活動未必是最好時間,既是天時暑熱,又怕打風落雨。義工安全至為首要,事先已制定惡劣天氣活動指引,也提示義工們要注意自身安全。賣旗當天知道天氣炎熱,亦提醒大家需要補充水份和避免曝曬。

醫院服務社區,社區支持醫院,學校的師生、家長都齊齊支持醫院賣旗日。

當日筆者跟同事、社區伙伴、善長一同到上水,一邊買旗、一邊賣旗、再一邊為義工們打氣。我們親身感受到天氣的酷熱,也更感受到義工們支持醫院的熱情:「今天真是好熱,『大汗疊細汗』,但是很多街坊聽見是北區醫院,仍然願意駐足買旗。我也覺得辛苦,但辛苦得來很開心,因為幫到醫院,我們已經沒有出來幫醫院三年了。」

還有一位街坊,走過來主動要買旗,然後告訴筆者:「我其實是北區醫院的舊同事,只是已經退休了,我就住在上面,窗外見到你們正在賣旗,特地下來支持一下。」

賣旗義工中不乏一家大小,讓善心代代相傳。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公立醫院要賣旗,政府不是已經有撥款嗎?公立醫院有超過九成營運資金的確是來自政府,但透過慈善信托基金,捐款可以加快或更優化某些病人服務,尤其支援一些先導計劃,為日後將新服務發展成常規化提供經驗和根據,最終令更多病人受惠。事實上,香港真的有很多善心人,希望能夠回饋社會,捐助醫院服務是其中一個不錯的選擇;對醫院同事來說,更是一種鼓勵和認同。當然,慈善基金必須要有完善管理,要絕對撇除利益衝突之餘,也要確保每一分一毫用得其所,符合捐贈者的原意。

賣旗,既是集腋成裘,亦是凝聚社區,一點一滴都是為更好的服務病人。我們為賣旗義工打氣,也是為醫院同事打氣,更是為病人打氣。醫院服務社區,社區支持醫院,無怪乎每位義工的熱情,比酷熱天氣更加熾熱。

醫管局。(資料圖片)

《香港01》「01醫務所」與醫院管理局合作,逢星期三刊登由醫護人員撰寫的專欄《園遊。杏林》。

「杏林」出自三國時代名醫董奉的故事,後世以「杏林」稱頌醫護,數位來自醫管局的杏林中人帶領看倌園遊杏林大觀園,透過文字細數杏林人、杏林事,分享箇中點滴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