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環保團體倡家居廚餘分區回收處理 減運輸至小蠔灣成本
特首李家超今日(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據悉政府將會展開研究家居廚餘回收,並由公屋擴展至私人屋宇,環團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今早(25日)在電台節目建議,在公屋及私人樓宇設立可收集及即時處理廚餘的廚餘機,減少運輸成本,又建議分區回收廚餘,及擴至六個污水處理廠同時處理污水及廚餘。
倡設可收集及即時處理廚餘機 減運輸成本
環團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今早在港台節目表示,目前公屋廚餘收集量非常少,應該多加宣傳及教育市民如何減少包括廚餘在內的每日都市固體廢物,因為家居廚餘佔整體堆填區中棄置廚餘大約7成。被問及廚餘回收機容量限制,劉祉鋒指不論在公屋或私人屋宇的廚餘機,大小通常為類似240公升大小的垃圾桶,故收集量很有限,「一個好大型嘅屋苑,比如話沙田第一城,如果擺一個桶肯定唔夠,搶住嚟用。」
他表示政府目前在公屋試行的廚餘收集機,只屬「前期功夫」並不包括廚餘處理,需要將收集來的廚餘運輸到小蠔灣O · PARK1才作處理。他指廚餘機技術百花齊放,如有部分廚餘機無論在屋苑或商場均可在地及即時處理,將廚餘分解變成粉狀或液體,作為增加泥土養分的物料,故可減少每日運輸至小蠔灣的成本及碳排放。
異味問題可靠技術解決
對於有廚餘機會傳出異味,他指開放式的廚餘機一定有異味,但也有部分的密封較好,或有消除異味功能。至於有卡機問題,他解釋若放入大骨頭之類的廚餘,有機會卡住機器中的刀片導致無法運行,應加強宣傳教育市民避免問題,「唔係淨係畀個硬件,就算政府畀曬錢......仲要有軟件,軟件嘅說法等於宣傳同埋公眾教育一定係不可或缺。」
建議分區回收 擴至六個污水處理廠處理廚餘
他又指,政府應改變中央集中處理的思維方式,僅靠小蠔灣O · PARK1處理廚餘,而是以分區處理方式,如綠在區區全港回收網絡,又指各區有許多大天橋底均適合擺放廚餘收集及處理機,即場製造堆肥、可重用的生物能源。另外,他指2019年開始試驗大埔污水處理廠,同時處理污水及廚餘,建議擴展推行至六個污水處理廠,「唔係局長話我哋做一半啦,大概1500頓,唔係呢樣,係上到去2500頓,一個更大嘅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