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小學生用電子產品時間多父母一倍 過半家長限制使用曾衝突

撰文:鄧宇詩
出版:更新:

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一項研究發現,逾8成受訪小學生最常用電子產品看影片,逾5成用來打機。近九成高年級小學生和逾六成半低年級小學生,擁有自己的電子產品。兩組小學生使用智能電話的時間,在平日為0.8至1.2小時,到假日則倍升至1.6至2.3小時。

調查發現,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時間與家長使用時間成正比,平均而言,家長使用1小時,兒童就會使用2小時4分鐘,即多家長一倍。有五成的家長就曾因限制子女使用電子產品而發生衝突,最多家長使用沒收產品或責罵的方法,最少人採取協商。

女青建議,家長避免過早將電子產品予幼童使用,兒童沉迷上網時亦應避免正面衝突,以免造成反效果。

女青就小學生使用電子產品時間在去年7至10月期間,以問卷方式訪問773位小學生的父母、祖父母及監護人等,結果顯示小學生於學習用途以外,平日平均花4小時使用電腦、手機及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而假日使用時間更大增至平均6小時。小學生最常用電子產品來「觀看網絡影片」,達81.7%,用來「打機」的亦有60%。

接近9成高小生擁有自己的電子產品

研究發現,66%初小生(小一至三)擁有自己的電子產品,其中85.2%擁有電腦,79.3%擁有平板電腦, 51.5%擁有智能電話;89.1%高小生(小四至六)擁有自己的電子產品,84.3%擁有電腦,79.7%擁有智能電話,77.2%擁有平板電腦。

每日使用電子產品時間方面,初小生平日使用平板電腦約為0.8小時,假期則為1.2小時;高小生平日使用平板電腦約為1.5小時,假日則為2小時。初小生平日使用智能電話約為0.8小時,假日則為1.6小時;高小生平日使用智能電話為1.2小時,假日則為2.3小時。

另有70.5%受訪者讓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原因,是因為「可以放鬆」,48.4%說是「作為獎勵」,「因為兒童悶」的亦佔26.7%,「讓自己有私人空間」則有24.5%。

女青總主任(青年及社區服務)郭義聰表示,家長使用強硬方式令兒童不接觸電子產品只會引來更多衝突。(盧翊銘攝)

過半家長曾因電子產品的使用而發生衝突

85.0%家長表示有監控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亦會預先提醒孩子停止時間,但如果孩子仍然長時間使用,家長傾向使用較強硬的方法處理。有50.1%家長,曾因電子產品的使用而發生親子衝突,50.6%家長處理兒童使用電子產品過長嘅方法為沒收產品、30.3%為責罵、18.8%為關掉Wi-Fi,只有10.6%家長會作出提醒,5.4%家長會協商。

女青總主任(青年及社區服務)郭義聰表示,家長使用強硬方式令兒童不接觸電子產品只會引來更多衝突,建議家長為兒童建立規範,例如與兒童協商每日使用時間,假日亦應多花時間與兒童外出,參與家庭活動,家長亦應避免過早讓兒童接觸電子產品,應該用圖書、玩具等取代電子產品。

約兩年前疫情期間,家長Candy 買了平板電腦予當時約為八歲的兒子上網課,無奈不足三個月,兒子已沉迷於玩網上遊戲。(盧翊銘攝)

疫情上網課令兒童沉迷於網上遊戲

約兩年前疫情期間,家長Candy 買了平板電腦予當時約8歲的兒子上網課,無奈不足三個月,兒子已沉迷於玩網上遊戲。Candy指,遊戲要求定時登入以摸取禮物,令兒子機不離手,更多次提出希望課金。

有一次當兒子的婆婆阻止他玩遊戲時,他竟出手推撞婆婆,甚至令Candy意識到不可再令兒子沉迷於手機。為解決兒子沉迷上網,Candy 嘗試了不同方法,例如以身作則減少用手機的時間,「如果我攞住手機喺度玩,佢會問點解你可以我唔可以?」假日亦會多帶兒子出去玩「放電」,甚至到內地或外地遊玩,「無網絡嘅地方就係最好。」除此之外,Candy亦會與兒子協商,例如考試前不可以用電子產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