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香港製造拒送大陸量產 由倒貼到月售500件:不同高度都合身

撰文:林珈希
出版:更新:

【香港製造】找不到心意的服裝,你會怎樣做?90後的Ceci和靜儀,決定自己車衣、在葵涌廣場開店,堅持「兩對手」全人手香港製造,由倒貼營運,到月售四、五百件服裝,最大成就不是賺錢,而是不妥協之餘,也替有不同身形煩惱的女生,找到合適的衣服。
攝影:黃寶瑩

25歲的Ceci(圖左)和26歲的靜儀(圖右)6年前膽粗粗開業,實行自己衣服自己車。(黃寶瑩攝)

90後女生決心開店做「工廠妹」:不想一式一樣

「葵涌廣場」對喜歡穿搭的少女生來說,是一個尋寶好地方,有平價的服飾,同時也有日韓製,三樓的時尚坊更是臥虎藏龍,有着不同香港服裝小店,Ceci與靜儀便是其中一員,她們更是少數堅持全香港製造的品牌。

「畢業後,我成為幼稚園老師,職業關係,要經常穿長裙,但我個子較高,又有一點微胖,在市面上都找不到心意又適合自己的服裝,加上剛出社會收入不高,喜歡的又負擔不起,便宜的卻一式一樣,所以把心一橫,不如自己試下車,心想車一條線應該很簡單吧?」這樣,靜儀便拉着中學好友Ceci一同開始學習車衣。

+4

兩個女生,兩部車衣機,看着不同車衣書,去深水埗選布,品牌便正式成立。六年前,在Instagram shop未十分盛行時,她們先參加不同市集希望讓更多人認識,後來拿着市集賺來的五萬,Ceci辭掉正職、靜儀轉做兼職,膽粗粗便開店了:「當時還年輕,沒想過會蝕;要是沒錢了,大不了再找過工作,回想起來,覺得自己挺勇的。」當時身邊沒有人支持,無論是家人還是另一半,覺得Ceci和靜儀只是「玩玩下,玩夠就算」,剛好二人都是「唔可以畀人睇死」硬着頭皮,做着做着,店舖做了兩、三年,終於上軌道,開始賺錢,靜儀也辭掉工作,全心全意發展生意。

靜儀是170cm的「微胖女」,Ceci則是158cm的「小隻女」。(黃寶瑩攝)

店主Ceci和靜儀正正有着絕大部分香港女生的身型,一位是158cm的「小隻女」,另一位是170cm的「微胖女」,因此所有衣服都是free size,也明白不同高度的女生煩惱所在。她們希望所有體型的人都能找到心意的服裝;她們也按不同女生身型煩惱設計,按圖看看設計和偷看新品==>

+10

拒減成本送大陸量產 每日堅持車廿件衫

創業與經營都是一門學問,但對Ceci和靜儀來說這都不是最痛苦,而是設計與製造。

開服裝店的人大有人在,但堅持香港製造的絕不多,她們開業至今,由畫紙樣、找布料、車衣、訂單、銷售都是她們一手包辦,最忙碌時,每天只睡數小時,張開眼又要回到工作室裁布、車衣,她們卻從沒放棄自家製。

每件衫堅持香港製造,售價也是百元到四百不等。「拿到大陸量產?從來沒有想過,我們都知道大陸成本便宜,但我們還是想一手一腳做,可以保持品質。每一件都是我們的心血。」就是如此,兩位「工廠妹」一天車二十多件衣服,工作十小時以上,有時會感到辛苦,但每一次能設計出滿意的服裝,她們便可以開心一整天。

「香港製造」定價便可以再降低一點?

然而,她們也曾經為「香港製造」感到沮喪,有些人會認為自家製,定價便可以再降低一點,又或覺得車衣很快,不需要等待7 – 14天等等,對方的不諒解,尤如在沒殺她們背後的努力與創作:「在台灣擺市集時,台灣人就算略嫌我們定價高(對比台灣,香港成本較貴),但都非常欣賞手作,覺得自家製很厲害,相反在香港欣賞手作的意識並沒有那麼高。」

堅持香港製造,售價也是百元到四百不等。(黃寶瑩攝)

一切的一切,也沒有令Ceci和靜儀放棄,反而令她們愈做愈好,客人意見令他們更著重布料的品質,每件製成品他們都會做測試,看看會否脫色、縮水,才敢出貨;從前她們只做半截裙,經客人反映,覺得比較單一,她們也同意,因而設計出更多款式,正因如此品牌改良後,客源更多了:「我們以前很喜歡印花,長大了品牌變得更簡約,偏日系,長癩癩的,有客人指我們是『無印風』…以前我們不定期出款式,現在希望一個月兩款,而且款式都可以供客人mix and match,一套買回去。」

6年前一句「捉緊夏日的尾巴」,Ceci和靜儀便約地產看租盤,品牌就此誕生了,常說「堅持比開始更難」,但在眾多的日韓服裝店之中,兩位90後女生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