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展2021名家講座|平路|實際上我們距離疾病,沒有這麼遙遠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二零一九年,平路六十五歲,這一年像是她的一個劫,半年內兩度罹患癌症,毫無預兆,人生路並不「平」順,生命波濤洶湧。以往給讀者簽書贈言時,平路經常會不假思索地寫下:「風雨寒暑,皆天惠也。」文字如同一個回力球,如今彈回她的手邊,突然被疾病侵襲後,她唸起這看似寫給讀者的贈言,實際也是寫給她自己。

文:袁瑋婧

平路一向自認是體力甚好、體能也不差的人,她會小心揀選自己的飲食,幾乎從不失眠,又喜歡游泳、瑜珈、爬山。自恃健康的她,極少去醫院,例行體檢拖了兩三年,卻不成想在二零一八年年底的公司體檢中確診肺腺癌,於她彷彿被雷擊中。蘇珊.桑塔格說過:「有一個疾病王國,另有一個健康王國,誕生在世界上的人都是雙重公民身分,每個人都將成為疾病王國的公民,遲早而已。」病過,平路覺得自己覺得與常人的世界有了裂縫,「實際上我們距離疾病,沒有這麼遙遠。」

作家平路(陳至凡攝影,香港書展官方提供)

講題|生命間隙的禮物——給受折磨的你
日期|7月17日(星期六)
時間|11:30-13:00
嘉賓講者|平路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會議室 S224-225
主持人|袁瑋婧

突然生病,難免張皇而思緒亂飛,閱讀和書寫起到了安頓身心的作用。叔本華曾說:「有一個與生俱來的錯誤,那就是認為我們來到這世界,目的是要過得幸福快樂。」這句話如今撞過來,她才幡然領悟:正因為快樂是目的,才種下許多不快樂的源由。唯當把幸福快樂的執著放開,解除那個設定,才有機會接近內心的自在。

做了一個微創手術,切除了部分肺葉,手術很成功,兩三天後平路就恢復了正常作息,很快照常工作出差,上山健走,自認體力如昔。然而術後四個月,肺部手術的半年回診期仍未到,她向家庭醫生提起右邊肋骨下壓還有輕微疼痛,檢查後又發現乳癌。莫測天意,對於平路而言,一棒打在身上還沒痛完,緊接著來了第二棒,半年內再度罹癌,機率極低,偏偏發生在她身上,她也想拗,但和誰呢?拗沒有用,事情來了,賴皮也沒有用,她必須面對這一「特殊」狀況。

平路(小路攝影,香港書展官方提供)

穿刺檢查、術前「標記」、排期入院,夜晚閉上眼睛,害怕的情緒難免入侵,每天清晨腦袋裡殘留著與病況相關的夢的殘渣,平路懷疑自己或許整個夜晚都被接連罹癌的夢魘糾纏。烏雲有金邊,平路告訴自己,這是學功課的時機,這一次,她決定正視自己的恐懼和害怕,補上這門遺漏的、逃避的難題:「接受我會怕、我會懼怖,才能夠觀照它。」她剝開害怕的外表,直視恐懼的內核,原來許多害怕,都屬於事前的過慮,每個人都在花費心力,處理「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不幸」。平路試圖拉高視線,如同靈魂出竅至高空旁觀著自己,冷靜地旁觀可能產生的「疼痛」,避免讓害怕和怨念的情緒席捲自己,去接受,不去抗拒,她呈現出超然的生命態度:「病交給醫師,命數交給我完全無法臆度的上天。剩下的事情不多。」

從得知罹病的錯愕,到坦然接納病情,繼而客觀看待面臨的處境,平路將這段日子稱為「間隙」,「聽見罹癌的壞消息,剛開始不免大吃一驚,繼而會發現,瑣事從身邊迅速消失,珍惜的是某些事對自己的內在關連。此時環顧一生,更發現生命意義不在歲數長短,而在於真心體驗的某些『間隙』。若是細細體察,那些『間隙』如同折扇,可以開展、可以無限延伸。至短的一瞬間,與無垠、無限皆可以連繫在一起。」

平路(香港書展官方提供)

在肺腺癌術後,平路在台灣開了一門題為「閱讀與禪/靜坐觀心」的課程,那時她的腦海中第一次浮現出跟「間隙」相關的字眼。她介紹這門課程是「在喧囂的世間找到縫隙。呼吸之間有隙、念頭之間有隙,縫隙間漸漸心光寂然」。到底何為「間隙」?用平路的話解釋,人所擁有的都只是「間隙」,「任何時間點,任何情況下,並不確定下一刻會怎樣。唯一確定的是,手邊這僅有的『間隙』多麼寶貴。」這場疾病的「旅途」,也將她帶到了意想不到的修為及書寫境地,對於她,生病是件隱藏版的禮物,而因此寫就的《間隙》則是她分享給世上受折磨者的禮物。

作者簡介|平路,本名路平,出生於台灣高雄。台灣大學心理學系畢業,美國愛荷華大學碩士。華文知名小說家、專欄作家。她的長篇小說《行道天涯》、《何日君再來》、《黑水》,以及短篇小說集已譯成英、法、日、韓、俄、捷克等多種外文版本,曾獲「聯合報小說獎」、「時報散文獎」、「時報劇本獎」、「吳三連獎」、「金鼎獎」等多種獎項,2020年出版《間隙:寫給受折磨的你》。

(轉載自2021年香港書展特刊。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閱讀世界:世界閱讀日專輯

【虛擬書室:上網打書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