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多圖】羅浮宮來港辦展 專訪歷史部主管:羅浮宮屬於全世界
「什麼是羅浮宮?它曾經又是什麼?」策展人Pascal Torrès在闡明展覽主題前先問了兩個問題。談起羅浮宮,大家通常連繫到的是達文西名畫《蒙娜麗莎》或由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入口等經典象徵,不過羅浮宮首席策展人Pascal Torrès與研究及收藏所歷史部主管Neguine Mathieux均說,羅浮宮不僅於此。
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的巴黎羅浮宮,12世紀末由防禦城堡演變為14世紀的皇宮,最後轉化為現在的博物館,已有八百年歷史。羅浮宮於歐洲及阿拉伯地區設有分館,亦不時於海外舉辦展覽,自年頭於北京設展後,今天(4月26日)亦來到香港,帶來「羅浮宮的創想 - 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展覽」。兩位策展人來到香港,談及這座博物館由昔日到21世紀對世界的意義,同時推介一些你不可錯過的展品。
(訪問場地提供:香港萬麗海景酒店)
展現故事、歷史價值和人性 「像屬於全世界的書」
是次在香港舉辦的「羅浮宮的創想 - 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展覽」,從126件展品訴說其八百年歷史,其中一個重要的主題,就是讓各位在欣賞藝術之餘,亦了解羅浮宮建立的意義,同時探索從帝國時代來到今天的民主社會,公眾可以如何善用這個博物館。歷史部主管Neguine Mathieux形容:「羅浮宮就像是一本書,除了有故事也有歷史價值,也是人性的一部份,所以我們必須保留它們,為過去留下印證。它就像一條連結過去跟現在的線,對孩子,對後世都十分重要。羅浮宮的藏品不單是法國的遺產,亦是世界的遺產,所以必須好好分享,並跟世界各地建立對話。」
部分古董來自亞洲 「像把它們帶回了家」
「美國在上一個世紀是羅浮宮最重要的海外訪客,但今天最重要的海外訪客是中國人。訪客人次都非常高,所以對我們來說,認識這個新的群眾是十分重要的。」羅浮宮首席策展人Pascal Torrès說。
讓羅浮宮與世界以及新的群眾對話,最好的方法便是與各地博物館合作辦展覽。繼年初於北京的展覽後,羅浮宮的亞洲展覽第二站來到香港。展覽主要分有六個展區,包括「重構羅浮宮──法蘭索瓦.密特朗和貝聿銘的偉大工程」、「 皇家收藏和皇宮(十七世紀)──弗朗索瓦一世和路易十四時期」、「羅浮宮與德尼.狄德羅的啟蒙運動(十八世紀)」、「法國大革命到拿破崙一世博物館」、 「統一之夢──拿破崙三世和第三共和國及今日羅浮宮(廿一世紀)」,展出共126件羅浮宮的雕塑、油畫和古董等,其中30件展品更是首次於海外展出。
羅浮宮總面積佔16萬方米,常年展出的展品數量高達3.5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七個門類。香港的展覽規模雖然遠遠不及羅浮宮,但六個展區加上百多件珍品難免令人眼花撩亂,由兩位策展人作出重點推介或是最好的指引。歷史部主管Neguine Mathieux從歷史角度出發,她特意提到是次展出的17世紀中國古董,由於當時中國跟法國已有經濟連繫,故亦能找到中國在法國的痕跡。Neguine Mathieux表示:「我們把這些帶來亞洲,感覺就像是帶它們回家一樣。」
策展人Pascal Torrès則重點提到一張名為《杜伊勒里宮寶座廳地毯中心拿破侖徽號》的地毯:「這地毯在歷史上來說是十分有趣的,因為這是象徵拿破侖一世皇權的地毯,當年拿破侖一世經歷完滑鐵盧戰役之後便流放到聖赫勒拿島,後來地毯落於不同君王手中保存下來,所以在杜伊勒里宮被縱火後才能完好保留至現在。」他又提到絶無僅有的古希臘的塑像《馬首》(塑像殘件)以及一個肖像浮雕《奧古斯特‧卡佩涅亞》,並指它是其中一件最漂亮和最重要的雕像。
「香港公衆對展示方式態度開放」
這次展覽是今年法國五月的重點節目,並且再次安排於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去年法國五月的莫奈展在同一博物館展出,不少人批評場地過於逼仄,以及大量的投影和互動裝置與莫奈畫作格格不入。然而,今次羅浮宮來港,兩位策展人都對香港文化博物館表示讚賞。Pascal Torrès認為香港市民對展示方式的態度比較開放,又提到香港的展覽場地理想,空間充足及設計完善,而是次展出的展品比在北京的展覽來得更多:「展覽展出了羅浮宮由二十世紀到二十一世紀的歷史,跟在北京的展覽大致相同,不過有更多的細節。例如啟蒙運動與狄德羅時期那部份在香港便呈現得比較理想。」
除了展覽的形式及公眾對藝術的態度,Pascal Torrès亦讚賞文化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他們希望重構很多羅浮宮內不同的經典展覽廳。當我望到那些複雜的佈置時,我認為用這樣的方式去探索在巴黎的羅浮宮很特別,就像是一面鏡子一樣。」
羅浮宮的創想 - 從皇宮到博物館的八百年
時間:4月26日至7月24日(星期二休館)
地點:香港文化博物館(沙田文林路一號)
門票:$20;$14;$10
Pascal Torres
於1996年至2000年6月曾為凡爾賽宮的策展人。2000年7月加入羅浮宮及成為艾特蒙‧羅富齊藏品及羅浮宮銅版雕刻部的主管,2014年4月轉入教育及文化活動部,負責策展館外展覽,曾於法國、中國等地策劃展覽;同時致力著作關於藝術與歷史的文章。從2006年起成為聖路易斯皇家藝術學院(Real Academia de Nobles y Bellas Artes de San Luis)的要員。
Néguine Mathieux
羅浮宮歷史部主管,善於歷史收藏及考古學,其文章致力於研究十九世紀的考古和收藏主義。法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tific Research要員之一,同時在法國國家藝術史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of Art History)負責研究工作,亦在羅浮宮學院(Ecole du Louvre)任教。曾負責2016年7月羅浮宮新展覽廊鐘閣(Pavillon de l’ Horloge)的開館工作,亦在羅浮宮和海外策展一系列展覽,包括2007 年在羅浮宮的「Letter and Clay」,2007 年在東京的「Tanagra, Female figures of Antiquity」,2015年在羅浮宮的「The Saga of the Thracian Kings」 及2017年在北京的「Invention of the Louv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