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一生 只等一句對不起

撰文:關銘麟
出版:更新:
希望死之前可以聽到道歉,這是基本的願望。
慰安婦李玉善
李玉善戰時被抓到慰安所,活到現在,願望只是聽到日本的一句對不起。(相片由作者提供)

距離首爾大約個半小時車程的京畿道光州市,有一個戰時慰安婦受害人生活聚居的地方--「分享之家」。

戰時,韓國被逼當慰安婦的人數高達20萬,能安然回國的只有千分之一,至今在生的46人當中,有10人住在分享之家。相關故事聽過不少,但當首次親身接觸她們,掀開的是一本本活生生的歷史書,緊張得很。

「分享之家」裡現時住了10名慰安婦。(相片由作者提供)

從那天起她失去了身分

兩鬢斑白的李玉善婆婆已年屆90,戴上一副假牙的她,鏗鏘有力地說著帶有強烈地方口音的韓語,要聽懂並不容易。兒時家裡貧窮,李婆婆要到別人家中當「妹仔」賺錢。某一天,她前往主人家打工途中,被兩名男子抓住,噩夢從此開始,「其中一個是韓國人,我被捉上一架大車,當時車內有五至六個人,水也不能喝。坐車去了一個不知怎樣的地方,我被關在一間沒有燈的房間裡,多麼的可怕,那刻我在想自己做錯了什麼事,要把我送來這地方」。

「分享之家」一隅(相片由作者提供)

李婆婆口中的地方,就是慰安所。慰安所中,所有被抓來的女人都被改上日本名字,大家互不相識,卻互相守望。毒打、強姦、辱罵,可以總結她們在慰安所的日子。為搏取一線生機,李婆婆試過逃走,可惜難逃魔掌,「他們打我,質問我為何要逃走,我說因為太餓了。」及後她展示膝蓋上的傷口,「為了不讓我再逃走,他們用刀劃在我的腳上!」她又親眼目睹過,有女子被日軍射殺,掉入亂葬崗,死狀恐怖,所以不敢再犯。

好不容易熬到日本投降,日軍落荒而逃,有人來問她為何不走,李婆婆才發現自己在中國延邊,輾轉回國後只尋回弟妹。媽媽在李婆婆失蹤後,尋遍整個韓國也找不到她蹤影,唯有為她申告死亡。

她們的一個願望

六、七十年代韓國社會保守,慰安婦問題不像現在被高度重視,也有受害人因喪失生育能力而備受唾棄。直至九十年代,南韓政府推行慰安婦登記制度,受害人群起「自揭瘡疤」,問題才漸受關注。後來李婆婆獲安排到分享之家生活,「我在這裡很快樂,如不是來了這裡,應該會很痛苦!」

日韓就「慰安婦」問題達成協議。(AP)

「如果我去日本的話,我會罵日本人是該死的人!」忍辱半個世紀,和其他受害人一樣,她只想親耳聽到日本領導人說句「對不起」。去年年底,南韓政府在未有徵詢受害者意見的情況下,跟日方達成協議,日方言詞間表明反省,但李婆婆和其他受害人均不收貨:「即使我餘下幾天的命,他們都要道歉賠償,恢復我們的名譽,希望死之前可以聽到道歉,這是基本的願望。」

最近韓國一部以慰安婦真人真事改篇的電影《鬼鄉》,引來極大迴響。由於未能覓得投資者,拍攝計劃前後蘊釀14年,後來在網上成功籌集12億韓圜(即8千萬港元)的資金成功開拍,據說導演的靈感都是來自分享之家的受害人。電影的威力,配合日韓間的協議,使更多人嚮應聲援慰安婦的行動。

電影講述日殖時期年僅14歲的女主角遭強徵作「慰安婦」。(《鬼鄉》劇照)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