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安老院質素】開放市場吧!讓公平競爭改善安老院質素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沒有政府任何資助的私營安老院,僅靠長者的綜援金提供服務,私營安老院服務質素永遠只能排在最後。我們認為,政府只要訂定服務質素標準,全面開放市場,只要達標機構都有資格參與「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劵」試驗計劃,使不同機構都有同等的經濟誘因,有能力攀上高峰。
李輝/香港安老服務協會主席
(羅君豪攝)

文:李輝

要說香港是不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之一,答案是絕對「是」;要說香港對長者來說,是不是一個友善的城市,答案是絕對「不是」。

近日正值大埔「劍橋」事件一周年,很多媒體又紛紛關注私營安老院的服務質素,作為業界的一分子,自己也覺得,古怪的安老服務市場是時候改變了。

空談安老政策改革 只研究不落實

香港有一個古怪的現象:當社會上最貧窮、最需要幫助的長者,身體機能衰退,失去自我照顧能力的時候,本應得到政府安全網的照顧,只可惜這幫貧窮線下的長者,只能靠綜援金入住私營安老院,接受綜援金價錢的護理照顧服務。

在香港社會家庭結構和經濟急速轉變的今天,30 多年來,安老服務政策依舊原封不動,已經不合時宜。政府當局也深明安老服務政策是時候作出大改革,所以在 20 多年前,已經開始委託大學專家小組,就香港社會福利政策的長遠規劃作深入研究。儘管多年來已做過多場的公眾諮議,專家報告呈交予政府,政策的方向也十分明確——「社區照顧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但落實政策時,卻舉步維艱。

落實「錢跟人走」 推動安老市場良性競爭

要改變目前安老服務政策停滯不前的困局,「錢跟人走」的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劵試驗計劃,是擺脫「綜援金受助人入住私營院舍,就家人不能補貼」這個制肘的最佳方法,讓政府、社會、家庭共同承擔照顧長者的責任。

「錢跟人走」是將政府的資助,直接交付予服務使用者而非服務提供者,此舉可有效改善政府在現有長者住宿照顧服務上,資源分配僵化的做法。一方面賦予服務使用者更多的自主選擇權,由用家向服務提供機構投下信心的一票。另一方面,亦可推動市場上的良性競爭,使慣性獲得長期穩定資源的津助機構,也要參與市場上的競爭,改變資助機構由於長期不愁資源供給,而缺乏自我增值動力的情況。使用服務劵的長者由服務「使用者」的身份,提升為服務「購買者」,這種財政支付的轉變,也直接賦權予用家,正所謂「有得揀,先至係老闆」。

去年被揭把長者置於露天平台洗澡的大埔劍橋護老院,日前貼出告示下月將改名為「森林護老院」。(梁鵬威攝)

別讓私營院舍輸在起跑線 政府資源要公平分配

由於私營機構要以市值租金租用物業營運安老院,而津助院舍則無須繳付租金,所以津助院舍實際上比私營機構多了政府在租金上的資本性投入。兩者在不同的起跑線上競爭,服務質素自然有高低之分。如果政府的資源分配,是給予有資源者更多資源,只會令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沒有政府任何資助的私營安老院,僅靠長者的綜援金提供服務,服務質素永遠只能排在最後。我們認為,政府只要訂定服務質素標準,全面開放市場,只要質素達標,都有資格參與「院舍住宿照顧服務劵」試驗計劃,使不同機構都有同等的經濟誘因,有能力攀上高峰。

我用一個最好的實證例子,講出一個最好的事實讓大家清楚知道。2001 年開始,政府在市場上推出合約公開競投,至今總共批出 28 間合約院舍,有 26 所已經投入服務,當中有 6 間由私院競投營運。這顯示出,在公平的資源分配和競爭環境下,私院在賺取合理利潤的同時,仍可為長者提供媲美津助院舍的優質服務。而近年來,長者寧願留在私院,而不接受津院的情況亦愈來愈多。

應改善服務質素評估方法 達致全民監察

量度服務質素水平,不單只靠安老院牌照部督察巡查,比起督察所記錄的數據和看到的短暫印象,更重要的是服務使用者的滿意度。服務質素的量度指標,應該是院舍日常運作的一貫表演、意外率、投訴率等綜合因素評估得出的結論。院舍參與社署推出的「服務質素計劃」,由地區人士、家屬委員會、服務使用者的綜合評分達至全民監察的效果,將監察院舍服務質素水平的監察權,由政府部門擴展至全民。

很多人將私營安老院服務質素水平參差歸咎於政府監管不力,認為政府加派人手加強巡查,便可以改善私營安老院的服務質素,是大錯特錯。如果大政策不變,用最低的資源,只能永遠購買到最低價的產品,私營安老院的服務質素也得不到改善,最終的受害者永遠是那幫最弱勢的長者。

(本文為來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