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與偶遇.一】瓶中信把你我拉近 是巧合還是緣分?

撰文:波夫波
出版:更新:
兩位七旬的老夫妻,背着相機,坐 35 天貨櫃船而不是郵輪,橫越太平洋在南美洲流浪 5 個月,這種精神,大概只有在電影《玩轉身前事》(The Bucket List)裏看到,不是嗎?
波夫波
〈攝影與偶遇〉講座是本地攝影前輩梁家泰(人稱泰叔)《浮瓶.浪跡》多媒體攝影展活動的一部分。(香港知專設計學院圖片)

4 月中參加了〈攝影與偶遇〉講座,這是本地攝影前輩梁家泰(人稱泰叔)《浮瓶.浪跡》多媒體攝影展活動的一部分。

一個瓶子 泰叔認識了卡拉

泰叔展覧最重要和有趣的環節,並非與攝影直接有關,而是一項名為「瓶中信」的偶遇計劃。他和太太把 32 個藝術家好友撰寫的訊息,放進玻璃瓶,並在海上航行去南美洲期間,拋落太平洋。每一次拋擲都記下日期、時間和全球定位系統位置,期望世界上某位有緣人拾獲,又讀到訊息。

8 個月後,其中一個瓶子真的在加拿大境內被一位海洋生物學家卡拉.哥斯文(Carla Crossman)撈獲,她隨後更聯絡上泰叔,與他見面和交流。一個瓶子,連繫世界兩地本來互不相識的人,在年輕一代看來,這不正是互聯網的超慢板麼?

其中一個瓶子在加拿大境內被一位海洋生物學家卡拉.哥斯文(Carla Crossman)撈獲,她隨後更聯絡上泰叔,與他見面和交流。(溫哥華水族館圖片)

看着錄像展示卡拉和泰叔夫婦見面的情況,很難不被那種「機緣巧遇」而感動,卡拉一直說,拾獲瓶子當天,天氣出乎意料的好,他們才有機會出海,才有機會遇到瓶子,彷彿一切「命中註定」。當把原來是機率性的偶發事情賦予了意義,「巧合」便變成了「命定」或「緣分」,事情也變得浪漫起來。對,這件事本來就是浪漫極了。兩位七旬的老夫妻,背着相機,坐 35 天貨櫃船而不是郵輪,橫越太平洋在南美洲流浪 5 個月,這種精神,大概只有在電影《玩轉身前事》(The Bucket List)裏看到,不是嗎?

不過,我們在感動的同時,往往卻忘記了,那些餘下的瓶子,仍像孤兒仔女般在茫茫大海中載浮載沉,就像我們的命運一樣。都說悲觀的人看什麼都悲觀——那只是脆弱的巧合!

把照片冲印出來 會帶你到我身邊

展覧裏我最感興趣的,反而是那些藝術家們放了什麼訊息在瓶子裏。場中擺放了一整列藝術家們瓶中訊息的複印本,其中攝影師高志強的物品,特別令人回味,他在瓶子裏放了一部內有記憶卡的尼康小相機,字條這樣寫着:

Dear friend, I do not know you, and you do not know me. But fate has brought us together. You'll find the clues if you can get the attached camera processed. 尊敬的朋友:是緣!將相機內的照片冲印出來,引示可能會帶你到我身邊!祝健康!
高志強
(作者提供照片)

究竟高志強放了什麼照片在內?那是什麼樣的「影像引示」?那些引示又是如何拍攝?這幾乎是另一個有趣的計劃和故事了。

〈攝影與偶遇〉這講座主題,大概是隨着「瓶中信」計劃而開展。遺憾的是講座有點像太空漫遊,由攝影的「偶遇」,談到「機緣」,再到被攝者與拍攝者之間的「聯繫」,引伸至「唯心論」的拍攝,以及攝影「有框冇框」的問題。正如講者之一馮漢紀說,這課室頓時好像變成了一座佛堂,最後的對答都充滿禪味,幾位講者都變成了住持,阿彌陀佛,下回再續。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