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啟示錄:超低收只因無TVB劇集兩個特點

撰文:方以文
出版:更新:

「 江左梅郎,麒麟之子,得之得天下」係電視劇《琅琊榜》裏面嘅一個江湖傳言,梅長蘇所發揮嘅威力,喺故事裏面當然利害。
而喺現實世界,《琅琊榜》亦成為大陸炙手可熱嘅劇集,仲紅到去韓國。
偏偏嚟到香港,就創咗無綫黃金時段嘅最低平均收視紀錄,上個星期三收視跌到落16.2點。對比起2014年無綫播放嘅《西遊記》,被圍插佢「膠」之下,都可以守住20點收視關口。
到底《琅琊榜》出咗咩事呢?

瑯琊榜在台、韓甚至外國都備受推崇,除了廣受各地劇迷歡迎外,亦引發許多涉及政治及文化的延伸討論。

2015年9月喺大陸首播,《琅琊榜》點擊次數超過 101.8 億,照數字睇就點都唔似只得 16 點收視。大台回應話,套劇「人物背景錯綜複雜,觀眾錯失收睇一、兩集,就好難追上劇情發展,較難投入」。我就有睇開大台版本嘅,真係會唔睇半集,就錯過咗好多嘢而跟唔切。從呢個 point 去睇,大台無講錯。(其餘仲有兩個理由,第一就係佢哋講到口臭嘅星期三跑夜馬啲收視走咗去J2。另一個理由就有啲創意,話觀眾鍾意睇無綫自家製節目。咁就梗係啦大佬,你諗住拎實個免費電視牌照,但淨係做轉播台呀?)

我想話,大台今次真係買錯劇喇!雖然佢已經好醒咁唔買有文化異差嘅時裝劇,而係買古裝劇,但係對於無綫大部分觀眾,呢套劇真係太深奧。梅長蘇嘅計謀,十之八九都唔會立即交代來龍去脈,而係要觀眾同其他劇中人一樣,去等去睇,慢慢去估。觀眾有時估到、有時估佢唔到,就係套劇最吸引人去睇嘅地方。不過好可惜,呢個絕對唔係大部分睇開無綫嘅觀眾所習慣嘅劇集模式。

咁點先算係佢哋習慣嘅模式呢?就係要有以下兩個特點嘞。

第一個特點,就係miss咗一集,都可以估得中晒啲情節嘅。

除咗因為節奏慢,你 miss 咗嗰集根本無重要嘢發生過之外,仲可能係因為你係資深無綫觀眾,已經捉到佢嘅編劇套路,心意已通。播第一集,你大概都估到個結局係乜,劇情推進自然走唔出你手指罅。

用呢個條件去揀外購劇,揀中嘅機會真係千載難逢。畢竟無綫嘅編劇套路,係接近 50 年嚟綜合而成嘅形態,要飲無綫奶大嘅編劇先可能有呢個意識。何況買劇就係想買啲自己無嘅嘢,如果買啲自己做到嘅嘢,不如自己拍。

所以買劇嘅重點,喺第二個特點度。

要無綫嘅觀眾受落,你要買「廣播劇式電視劇」。

即係點呢?你可以搵大台2030播緊嘅《純熟意外》做個實驗。試下唔好望個畫面、齋聽,你都可以明白晒個劇講咩,放去電台度播,我覺得都無問題。呢啲就係上次陳維冠監製回應《殭》收視低時所講嘅「喺廚房聽劇情就可以知講乜」嘅劇集喇。

例如女主角個樣已經嬲到出煙,男主角都會走去問佢:

「你唔開心呀,係咪我激親你呀?」

男主角行埋個雪櫃搵嘢食之前就會同空氣講:

「做咗一日嘢,忙到晏都無食,好肚餓呀。」

只用對白、唔用畫面去交代推進劇情,自然齋聽都可以明白晒故事情節啦。

我唔係話用呢個模式寫嘅劇就一定係差呀。呢個只係模式,套劇好唔好睇,要講內容質素。台劇、韓劇都成日用呢個模式,拍主角個大頭做表情,再配返主角自己嘅旁白去交代。《我可能不會愛你》、《來自星星的你》都係咁做,都可以好好睇。大台如果要保住個收視,就要買呢類劇。《武媚娘》就係咁囉,都一樣係對白主導,但係製作精細、故事流暢就會好睇。而文章開始時提到嘅《西遊記》雖然係膠係肉酸,但勝在佢係一個大家都識嘅故事,大台傳統觀眾睇得明,就會繼續開住部電視機睇落去,呢啲就係所謂嘅「慣性收視」,而今次就證明咗呢啲慣性收視絕非鐵票嚟,係會流失嘅。

之但係,免費電視台身為一個流行文化嘅橋頭堡,推動觀眾進步係佢哋嘅道德責任,識得透過睇畫面、睇布局去了解故事,我覺得係 upgrade 嚟。經過今次「琅琊榜破低價」一役之後,呢個推動進步嘅責任,應該會落喺新台ViuTV身上。

其實新台已經做緊嘢,好似依家後勁凌厲,喺年輕觀眾當中討論度愈來愈高嘅《瑪嘉烈與大衛 綠豆》咁,用畫面交代劇情嘅方法雖然唔係佔大部分,但好多時已經撇開咗「我阿媽係女人」式嘅對白。佢受年輕觀眾歡迎,唔只係因為會將時事融入對白「貼地」咁簡單,仲因為佢用一個新嘅模式去做電視劇,呢個先係餓咗好耐電視嘅人覺得欣慰嘅地方。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