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無錢使?家族基金如何玩殘子孫

撰文:李偉民
出版:更新:
有些家族基金,有所謂「意願書」的安排,即老人家可以隨時根據對子子孫孫的好感、他們的工作表現,或他們待人接物的態度,而更改財富分配比例。這做法真的可「玩殘」子子孫孫,因為大家要時時刻刻在戒備狀態。
李偉民
家族基金有機會令富二代資產富裕,但現金不足。(Getty Images)

當律師的,如果不做離婚、交通傷亡、刑事及法律援助的案件,真的很少機會接觸到普羅大眾。找律師的,許多是生意人,故此我們接觸過很多有錢人。

俗語說「創業難,守業更難」,這是很對的。香港已過了經濟高峰期,「富二代」接手了上一代留下來的生意,成長期已過,進入了成熟期,而很快面對的是衰退期。如果富二代沒有創新能力、企業重組的勇氣,只會把上一代的事業敗於自己手裏。許多富二代創業,便是喜歡開高級餐廳,他們以為經營餐廳很容易,而且可招待朋友,天天喜氣洋洋,太天真了,結果香港太多這類貴價餐廳,在中環、尖沙咀也一家一家的倒。

年輕富二代作家筆華棋的新書《Playboy文》說,有3類富二代:

最高級,是「三世祖」,即是阿爺留下花不完的財富;
次一級,便是爸爸年輕打拼賺到錢做生意;
第三等是爸爸沒有生意專長,只是炒股票,投資物業為活。

第2類和第3類的富二代,很大機會拿到父親的一筆資金,可以自主,學做生意;最慘是第1類,即大家族的一個小分子,因為他們受制於「家族信託基金」。

設家族基金 託管人隨時分得多過子孫

許多有錢人會有數個「老婆」,繁衍了很多子子孫孫,故此他們會成立家族信託基金,讓數十位以至數百位的家族成員在生時,可以享受基金派發的生活費、「成家立室津貼」、生意分紅等等,但是不能瓜分家產,或割開一塊資產拿走,去做自己的生意。

不要把家族信託基金和「家族財產辦公室」(Family Office)搞錯,後者是一個管理單位,處理家族大大小小的財務事情,香港有些有錢人的Family Office,會聘用數十位員工,有律師、會計師及投資經理等。

有位富二代便對我說:

唉,家族基金如吃自助餐,准吃不准拿,真無奈,想自己做些大生意,也沒有資金。

另一位朋友則說:

做家族生意,其實是為家族基金打工,做得好,大家會讚揚,未必有花紅獎勵;做得不好,家族上上下下每年的提成會減少,大家便會責怪。

真的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如果家族財富傳至第三、四、五代,成員之間可能互不認識,更會分布世界各地,要團結各家族成員,更為困難,於是守業下去,變得更有難度,所以有句話叫「富無三代」,是充滿智慧的。

可是,我們中國人還是老觀念,誰有勇氣把家族生意交給外面的專業行政人員去操控呢?而且,今時今日,許多這些企管人才都是短視的,他們暗地裏抱着「東家唔打打西家」或「賺夠便走」的心態,大家看看美國今天的情況便知道,企管的人都沒有長遠視野,急急讓企業賺了眼前錢,自己分了花紅,便急急轉去別的大機構,又當過CEO!

在香港,大家族的基金多是某大銀行在「老人家」生前,說服他們成立的,故此,這家銀行佔了香港家族基金管理的最大生意比例。其次,便是瑞士的幾家大型管理公司,他們每年獲得的回報,比起這些家族的子子孫孫更豐厚,因為他們每年的管理費,是基金總資產的一個百分比,還未計算如果他們為家族基金投資獲利所額外賺得的投資花紅,這些花紅隨時大過管理費。雖然家族成員羨慕得目瞪口呆,但是基金已成立,要推翻這些信託人也非常困難,而且家族資產已轉到基金名下,米已成炊,又可以怎樣呢?

很多基金容許富二代於結婚時提取款項買房子,卻不能申請第二次。(資料圖片)

以意願書確保大權在握 子孫聽聽話話

這些基金很多時也容許後人在結婚時提取一筆款項,買一套限制面積以內的房子,作為「成家立室」之用,但有時卻只容許在首次結婚時申請,所以就算將來離婚,要買第二套房子,也未必能再向基金申請。後人擁有豪宅,只可以住,未必可以賣,就算法律上可以賣,但是房子賣了,住哪裏呢?於是後人變成了「資產富裕,現金不足」(capital rich, cash poor)。也有些後人想出妙計,便是把房子拿去銀行抵押,辦理按揭,變出了一筆大額現金貸款,拿這筆錢去做自己的生意,而每月的銀行按揭供款,便從基金派發的每月生活費裏扣除。

亦有些家族基金,有所謂「意願書」的安排,即老人家可以隨時根據對子子孫孫的好感、他們的工作表現,或他們待人接物的態度,而送一封「意願書」給基金的信託管理人,通知他們更改對子子孫孫的財富分配比例,用意是讓老人家在成立信託基金後,依然大權在握。這做法真的可「玩殘」子子孫孫,因為大家要時時刻刻在戒備狀態,裝出最佳「繼承者」們的樣子。

唉,錢可以「萬能」,也可以搞到富二代「萬萬不能」,城中有某富豪,健在的時候,便把財產斬開,分給各房子女,結果大家都愛惜他,閱報得知他過生日時,一房慶祝完便跳去第二房,皆大歡喜。錢拿來分掉,大家開心,何必用來綑綁後代呢?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