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區域聯賽提升香港足球水平 南下比北上更可取

撰文:運動公社
出版:更新:
香港足球要確保可持續發展,就要為本地精英球員提供高水平的聯賽環境…香港便應模仿「冰島模式」,轉而建設半職業聯賽和推動基層青訓。至於另一套方案,就是派出本地球會參加中超,甚或各地區代表球會組成的新區域聯賽。
高俊賢@運動公社
香港足球代表隊(官網相片)

文:高俊賢@運動公社

早前,運動公社的另一成員李峻嶸在《香港01周報》撰寫文章(下稱李文),評論香港足球的出路,並且列出坊間各種對策。

香港足球要確保可持續發展,就要為本地精英球員提供高水平的聯賽環境——平台不一定是本土聯賽,也可以是外地聯賽,像比利時的足球人才多半是在鄰國(法國、荷蘭聯賽)的職業聯賽效力。如是者,香港便應模仿「冰島模式」,轉而建設半職業聯賽和推動基層青訓。至於另一套方案,就是派出本地球會參加中超,甚或各地區代表球會組成的新區域聯賽。那麼,區域足球聯賽的構想又是否可行?

區域足球聯賽構想 試圖打破歐洲四大聯賽壟斷

區域聯賽的構想,適用於參與某項運動的人口基數較小的國家、地區。能夠參與區域聯賽的球會,理論上是代表本國聯賽的精英,並能吸引更多球迷注視,所以在電視轉播的收益和商業影響力必然超乎本國聯賽。

近數年來,世界足球的優厚資源集中在西歐(英、西、德、意四大聯賽),因此坊間便有巴爾幹聯賽的提議——把數家東歐的大球會集結在一起,團結抗衡西歐聯賽的霸權。2004年,北歐數國也曾組織過皇家聯賽,吸引邦比(Bröndby)、哥本哈根(FC Köpenhamn)、哥德堡(IFK Göteborg)、洛辛堡(Rosenborg)和華拉倫加(Valerenga)等球隊參與成立。但於2007年,礙於營運成本和電視轉播銷量問題而停辦。

2004年,北歐數國也曾組織過皇家聯賽,但於2007年,礙於營運成本和電視轉播銷量問題而停辦。圖為最後一屆奪冠球隊邦比。(Getty Images)

東南亞超級聯賽 港將「南下」更佳選擇

正如李文所言,香港即使不派隊參與中國聯賽(因要從甲組級別開始打起),投入東南亞足協醞釀推出的東南亞超級聯賽(ASEAN Super League,下稱東超聯)也是一條出路。如果真能推動東超聯,將容許澳洲、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新加坡、緬甸和菲律賓各派兩隊參賽(共 16 隊,各隊以循環賽模式角逐,不設升降班制度)。新加坡足協主席 Zainudin Nordin 便表明,只要國際足協首肯,東超聯可望在 2017/18 球季開始,並為本國的足球人才提供一個更大、更受矚目的舞台,甚至是未來參與歐美聯賽的一大跳板,提升國家隊的整體水平,也就指日可待了。

更重要的是,中超自舊年起把港將列為「亞援」,新的外援註冊政策使香港球員登陸中超聯賽的機會大大減低。參與東超聯,較具質素的港將也可以經這個平台接觸東南亞球會,進而開拓向外闖的機會。與「北上」相比,「南下」更應該是香港球員的合理選擇。

如果東超聯真能付諸實踐,將容許澳洲、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尼、新加坡、緬甸和菲律賓各派兩隊參賽。 (Getty Images)

當然,東超聯尚有不少技術問題要解決,例如強隊澳洲出戰的問題、電視轉播利益分配,甚至勝出賽事的隊伍應否取得亞冠杯決賽周資格等等。而且,許多頂級的東南亞球隊(像泰國的武里南)均視亞冠杯為首要目標,暫時對東超聯抱以審慎態度。但無論如何,香港足總應當密切注視東超聯的發展情況,甚至慎重考慮派隊加盟該賽事,為本地球員提供一個提升水平的平台。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