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搞創新科技的前世今生

撰文:廖詩颺
出版:更新:
香港老千大鱷常有,科技人才不常有。新政策出台,總伴隨大灑金錢,亦總有人對肥肉虎視眈眈,圖謀暴利。若藥石亂投、管理不善,即非利益輸送,也是徒費公帑,難有成效。
廖詩颺

特首梁振英上台以來,其政績多為房屋、限奶令等民生措施,真正為香港經濟規劃未來的重頭戲,便是力推三年始成之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就任之日,提出九大工作方向,但究竟有何實策配合,暫無人知曉。施政報告今日出台,科技政策似為重點,令人翹首以待。

 

建華初年創科 變大龍鳳

 

香港搞創新科技,自非首次。建華初年,經濟不景,有見香港長期依賴金融地產,泥足深陷,便誓言要搞高科技經濟轉型。一時間,科技政策鋪天蓋地出台,水喉狂噴,基建紛紛上馬。總結這場大龍鳳,有四大項目,值得一書。當中首推數碼港計劃——為令香港成為亞洲矽谷,吸引國際科技龍頭公司進駐,政府以不招標方式,邀盈科興建數碼港。此外,為資助科研,政府斥資50億元成立創新及科技基金。為將科研化作產業,政府於科學園建立應用科技研究院,推動產研合作。為協助新興本地科企集資,聯交所仿美國NASDAQ推出創業板,助科企上市。

數碼港

可惜,世事難料,十數載後,多與董伯初衷相違。盈科推數碼港時,挾十五家國際科技龍頭之進駐意向書,被政府另眼相看,是為不招標主因[1]。落成後,卻只有兩家進駐,且多為銷售、市場、支援等部門。國際科技龍頭的研發中心,可謂無影無蹤,既不能創造大量職位,以吸引國際人材,也不能達致技術轉移,以扶植本地研究。非但做不成亞洲矽谷,與愛爾蘭都柏林之「矽塢」相比,也遠遠不及。數碼港早年租情慘淡,近年業績改善,但因不少租戶與科技無關,被民建聯鍾樹根斥為「不務正業」[2],有違初衷且浪費公帑,質疑「賣鹹魚花生」皆可進駐。而另一邊廂,與數碼港屬同一項目之貝沙灣豪宅,卻銷情熾熱,多年來樓價水漲船高,令政府與盈科賺了滿堂紅[1]。

科研產業化幾近完全失敗

 

至於應用科技研究院,亦是奇聞連年。2007年的審計處報告披露,應科院酬酢超支三成,請人不依程序、亂定酬金,致行政費高佔營運成本之45%。報告還指,當時37個研發項目中,僅兩個完成並銷售,當中僅一個收回成本之25%,可見科研產業化幾近完全失敗。反是應科院CEO花18萬元請風水師李丞責為辦公室看風水,引為科技界一時佳話[3]。

創業板的故事,諸君應更耳熟能詳。當年科網熱潮,一眾打著科網招牌的新股上市覓食。還記得2000年Tom.com派表之日,旺角驚現人龍,表格炒至百元一份。然而眾股炒高幾倍後,自然一瀉如注,只遺下走避不及之股民。近年之創業板,上市門檻低,既不需公開招股,亦對盈利沒要求,當初為新興本地科企集資之港版NASDAQ,早就淪為「啤殼工場」[4、5],是莊家大鱷聖地。很多大股東在上市後極速減持,或售予北企,其目的顯然易見。在下曾請教某遊走傳媒之金融猛人,究竟創業板上有否真正做實業之本地科企?友苦思良久,想到一隻,但已過主板。可見即非絕無僅有,也是鳳毛麟角。

 

梁朝再搞創科 請謹慎免恨錯難返

 

耗費十數載光陰,花掉無數公帑,一場大龍鳳下來,今日投身科研者仍稀[6],科技業佔本地生產總值仍不足1%。多年來,有人以建矽谷為名,賣豪宅為實,也有人以助科企集資為名,行炒賣之實。兜兜轉轉,仍是巧立名目,在搞金融地產賺快錢。所謂香港的高科技經濟轉營,終究是泡影。今日梁朝新政,要舊調重彈,發展創新科技,愚見以為,並非不可,但有董朝前車之鑑,還望新局謹慎而行。香港老千大鱷常有,科技人才不常有。新政策出台,總伴隨大灑金錢,亦總有人對肥肉虎視眈眈,圖謀暴利。若藥石亂投、管理不善,即非利益輸送,也是徒費公帑,難有成效。

 

其實,若諸君認為,香港實在無此土壤,經濟轉型乃是空想,那不搞科技,獨專炒賣,也無不可。但萬勿吹噓熱潮,苦了莘莘學子。還記得當年隨著政策風向,學子對資訊科技相關大專學位趨之若鶩,中大某神科收生成績一度超越醫科,自資課程更多如雨後春筍。然而畢業後,學子卻驚覺資訊科技業前景不佳,從業員供過於求,以致待遇奇劣,恨錯難返。所以在下奉勸楊局長:不做莫吹,勿誤人子,功德無量。

 

【註[1] 時任財爺曾蔭權於1999年3月3日稱,盈科能吸引一眾科技龍頭進駐,乃數碼港不招標批予盈科主因。無線電視《新聞透視:五問數碼港》,2005年4月5日。

註[2] 東方報業集團網站《數碼港租戶非純資訊科技 議員斥不務正業》,2014年3月10日。

註[3] 明報《應科院18萬公帑看風水 審計署狠批七宗罪 總裁自稱做得好》,2007年4月19日。

註[4] 大公報《香港創業板:存“四毒瘤” 萬惡之源是全配售》,2015年10月19日。

註[5] 蘋果日報《創業板淪製造殼股工場》,2014年7月14日。

註[6] 2012年每1000名就業人口中,香港僅6.9人從事科研,被鄰近的台灣(20.99人)、韓國(16.04人)、新加坡(11.75人)及廣東省(8.25人)拋離。明報《港科研投入遠遜四小龍僅深圳五分一》,2015年3月22日。】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