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殘疾人士一職難求 支援措施亟待檢討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近日,「唇讀」女生曾芷君獲得新亞書院最高榮譽的「誠明獎」及「越障海外研究生獎學金」,她畢業後將赴英國繼續修讀碩士課程。事實上,香港並不乏殘疾人士升讀大學的例子,他們的故事固然激勵人心。然而,由於政府支援殘疾人士就業的政策不足,他們縱然完成大學學位,仍難以發揮所長。政府必須正視問題,檢討現行政策,確保他們獲得平等的工作機會。

芷君於勞福局實習期間,令她關注弱勢社群的就業情況。(江智騫攝)

《條例》生效多年 殘疾人士失業率仍然高企

當然,現時並非沒有法例保障殘疾人士,例如《殘疾歧視條例》訂明,社會需確保殘疾人士與其他人擁有平等的工作機會。然而,殘疾人士的失業率卻仍遠比整體失業率為高,觀乎政府最新公布的失業率,殘疾人士失業率高達6.7%,遠遠比整體人口的約3%為高,而民間調查更指實際數字高達33%。

尤有甚者,一旦殘疾人士完成大專課程,他們要覓得與學歷相稱的工作也就更加困難。去年有調查顯示,不足六成的高學歷殘疾受訪者現有或曾有工作,近四成需要半年才得以獲聘用,求職時間平均4.8個月。這多少能反映部分僱主在招聘員工時已自動撇除殘疾人士;這亦令人質疑,歧視條例能否保障殘疾人士的權益。

可以說,現時的情況絕不理想,為達致《殘疾歧視條例》平等工作的目標,政府理應為殘疾人士提供更多援助,助他們發揮所長、融入社會。現時社會上很多社福機構均有協助殘疾人士就業的課程及配對,但不管民間多努力,沒有政府配套的話,仍難以真正協助他們就業。

全港現有逾20萬殘疾人士適齡工作。(資料圖片/吳煒豪攝)

支援政策十年如一日 津貼宣傳不足無人知悉

殘疾人士就業問題對政府而言可能並非迫切,惟這現況卻令他們難以維持生計。誠然,現時並不是沒有支援殘疾人士就業的政策,只是遠不足夠。舉例來說,政府曾推出「就業展才能」計劃,為聘請殘疾人士的僱主提供津貼。

這些資助計劃固能吸引僱主在短期內聘請殘疾員工,然而,由於津貼期有限,在津貼期完結後,僱主便會辭退這些員工。報章早已揭發漏洞,但勞工處卻置之不理,令不少殘疾人士不停徘徊在就業、失業的循環中。此外,大部分僱主亦對為殘疾員工改裝辦公室的津貼配套毫不知情,令措施形同虛設。

鄭啟文說殘疾人士一向都未真正融入社會,不少人仍抱「我是特別服務你」的觀念。

重審就業措施成效 《計劃方案》亟待修訂 

反觀日本、台灣等鄰近地區的政策,則比香港進取。這些地方除了推出一系列的協助就業措施外,還實行了殘疾人士就業配額,規定政府機構及達到一定的僱員人數的大型私營機構,必須聘用一定比率的殘疾人士,真正提倡多元共融社會,而不是只停留在提供庇護工場、職業訓練中心等便止步。然而,香港政府多年來對配額制持否定態度,也沒有改善其問題多多的配套措施,漠視殘疾人士的困境。

殘疾院舍不足,陳茂波稱會跟進。(資料圖片)

事實上,政府就曾訂立《香港康復計劃方案》,目的是制定殘疾人士政策方向,該方案自2007年檢討後至今已有十年,已是亟待修訂。政府指安老事務委員會完成《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後便會重新檢視,政府應藉此機會審視殘疾人士就業援助措施的成效。若要根治問題,政府必須慎重考慮學習鄰近地區實施配額制度,確保殘疾人士可擁有平等的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