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陳沛然破對立老循規 「中間黨」屬政治大實驗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陳沛然不願「被建制」,亦不願「被泛民」,但樂意與不同黨派溝通,尋求合作。(黃永俊攝)

新任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破天荒」同時加入建制派及非建制派群組,成為真正的「中間派」。陳醫生稱醫生「黃」、「藍」各半,希望自己能「企中間」,不偏左、不偏右,走在中間做實事,笑言自己是「中立派主席,整個黨只有一人」。今日香港嚴重泛政治化,作為政治旋渦中心的立法會,更是黨派分明。但只問立場、不分對錯的政治二分法,無助香港走出政爭困局。陳醫生現時做的,不但是「踩綱線」,更是「大實驗」,我們也希望他能堅持下去,做個只問對錯、不分立場,專注民生實事的議員。

陳醫生當選之初,各傳媒已急着為他「定位」,或左或右,難成定說。他自稱「中間偏黃」,卻無意「選邊站」,不希望「被泛民」,更不想被左報劃為「建制派」。他笑說,醫生的思維,是先判斷病人是否真的發炎,再思考什麼地方發炎;就是說,不先急着戴有色眼鏡看待政府施政,若真有問題,才指出患處、對症下藥。

「被定位問題」嚴重,甚至已成政治或新聞操作上的「條件反射」,也反映現時政治因循舊例、非友即敵的弊端。我們須問的是,這種非黃即藍的心態,除了撕裂社會外,到底還有什麼好處?新一屆立法會中有不少新臉孔,當中不少是重民生實務而輕政治表態的,希望他們也能與陳醫生共同合作,只針對問題、不執着立場,一起做只為香港利益着想的「中間派」。

陳醫生表示,自公開走中間路線後,廣獲醫生同袍贊賞。但「黃」「藍」參半的,豈止是醫護界?我們的社會何嘗又非如此?只要議員是真心為社會服務、不問左右,選民定然會成為他們最強的後盾,讓他們安心走「中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