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官僚主義縱容棕地擴張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周三(9日),本土研究社聯同綠色和平發表研究,批評政府不掌握最新棕地數據,又縱容棕地擴張。民間調查映照政府的土地管理和行政漏弊重重,當中規劃署和地政總署責無旁貸。

根據該兩組織新近調查,全港有約1,958公頃棕地,較政府在2019年公布的1,579公頃多約兩成。導致兩項數據有差別的原因有數個。首先,政府委託的顧問運用早年的數據計算棕地面積,其後棕地逐漸擴大,但政府沒有再更新數字,以致總面積被低估。第二,部分棕地接近市區,不在政府當時的研究範圍。第三,政府沒有計算已重新被植被覆蓋的棕地。此外,新調查發現鄰近和宜合村的棕地正伸延至郊野公園範圍內。

+12

政府或連現存棕地面積也不知

即使顧問報告和民間的調查方法不能完全類比,但民間調查帶出幾個重要問題。最為關鍵的是,政府究竟有否掌握最新的棕地面積和狀態?顧問報告在2017至2018年進行研究,但諸如在新田信芯園的棕地群,顧問只運用2015年的地圖計算棕地面積,估算為3.52公傾,而該棕地群其後一直擴張,研究團隊估計面積增至6公頃。

規劃署回覆傳媒查詢時指,新界土地活動會隨時間變化,會繼續監察。然而,署方沒有回應政府有否備存最新記錄,以及會否公開記錄。若否,就表示規劃署就自打嘴巴,政府根本沒有掌握包括棕地面積和地上作業等的土地運用變化。

組織在實地調查時,留意到環保署已在2019年12月就信芯園附近棕地違規作業發出違例擺放建築廢料通知書。此例令外界推測政府部門之間有能力持續更新棕地資料,各個部門互通巡查和執管訊息正是有效方法,只是它們很大機會沒有這樣做。

許多鄉郊地方在規劃只有被劃入分區計畫大綱圖,而未被發展審批地區圖所規範。(資料圖片/香港01)

收回棕地建屋才對住起市民

政界熱切討論覓地建屋,如今政府漏計棕地,直接低估潛在建屋量,亦低估本為零散的棕地群得以整合發展的機會。現時棕地用途混亂不堪,不少更污染環境,當局應該優先發展,隨後才考慮開發綠地或者填海。政府既要透過收回棕地並將之重新規劃,同時要阻止新棕地出現,尤其是在郊野公園擴散。

問題是現時法例不能阻止棕地產生。民間團體多年來倡議政府收回棕地,亦倡議修訂《城市規劃條例》,把所有鄉郊地區納入具法律效力的發展審批地區圖,讓規劃署有權對鄉郊違例發展執法,從而規管土地用途。不過,此舉多年來受鄉事等團體極力反對未能成事,法例只容許政府部門對棕地上違法作業採取行動。

發展局早前敲定八組棕地群,適合用作公營房屋用途。(梁鵬威攝)

本土研究社和綠色和平的調查矛頭直指規劃署,但其實地政總署過往也對違法棕地作業馬虎了事。過往有不少棕地在規劃署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恢復原狀通知書等信函後,違規的作業仍然存在。地政總署在今年3月大鑼大鼓表示已經選取了100個被非法變成棕地的官地作業黑點,當中有77個在去年12月已完成清理。既然違規棕地多不勝數,署方設定百個目標實在太低,當中僅得六宗的事主被控,更明言法例沒有阻嚇力。

香港的土地政策只停留於土地發展政策,對於土地管理和行政仍然相當落後,後果是珍貴的土地資源要麼被誤用,要麼被閒置,既對守法業戶不公平,又愧對等待安居的基層市民。政府再無理由拖延,必須從速改善法例法規,打擊所有違規違例土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