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為「社區民生」之路留一線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自上星期起,不同的消息人士逐透露政府有意大規模取消區議員資格,並且追討上任至今的薪津開支。有關消息隨即已引發過百名議員辭職。過半的區議會議席出缺,甚至部份正副區議會主席亦已宣佈告別議會。

特首林鄭月娥周一(12日)接受電台節目訪問,被問及大量議員因為相關消息而辭職,她留下幾句「可能他們(辭職區議員)都心中有數,自己可能做了些負面清單的事,所以就決定自己先行辭職」,便草草了事。然而,「心中有數」既沒說明區議員所犯何罪,「負面清單」亦僅為傳聞中的四條政治紅線。不明不白的紅線,無疑使人人人自危。一些區議員即使有心服社區,都無奈辭職但求自保。

議會政治化始於政治表態的氣候

的而且確,自新一屆的區議會在去年1月1日上任起,區議會的議程日趨政治化。部份議席受惠於2019年選民對於政府的不滿,缺乏地區經驗的候選人因而當選區議員,區議會亦逐成為政治表態的舞台。

部份的民生議程都被束之高閣,政治表態成為每日議程。有些官員出席會議時無從解釋政府政策,甚至處處受到針對阻礙,議政質素令人憂慮。

放風式做法容易殃及無辜

區議會成為政治表態的舞台無疑使政府失去向市民解釋政府政策的機會,亦加劇了日趨矛盾的政治氣候。然而,放風將「趕盡殺絕」式地DQ區議員,卻只會是一竹篙打死一船人,讓有心於地區民生事的區議員意興闌珊,杜絕投身「社區民生」之路。

畢竟,479名區議員中不乏是立足於社區,急民之所急之人。過去年多的時光,他們與社區建立起緊密而且具建設性的關係。他們為社區帶來的轉變始終是有目共睹。一竹篙打死一船人,大規模取消區議員資格只會加劇已經矛盾的政治氣氛。假若政府執意「趕盡殺絕」非建制派的區議員,只會是杜絕他們投身「社區民生」、「服務社區」之路。選擇留任區議員的民主黨副主席梁翊婷甚至指出,若出現大規模DQ,他們不可能再談參選立法會。

宣誓者應留任重新出發

現時政府就取消區議員資格態度一直缺乏清晰立場,純粹以消息人士的方式放風。截至7月11日晚上,已經超過170名區議員因為消息引述的「負面清單」而告別社區。政府在DQ一事上曖昧不明,其客觀效果就是迫使把有心為社區民生之事砥礪前行之人離開社區。即使選擇留任,區議員或也感覺杯弓蛇影,無所適從。

區議會本身是很好的平台,讓有志者社區民生之事砥礪前行。政府既已制定區議員宣誓機制,與在任者約法三章,實應讓有志服務社區、關注民生大小事之人留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