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營街市拖延多年 政府應作主動施政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周日(19日)在網誌刊文,指政府正推展七個處於不同規劃階段的新街市項目,包括在天水圍、東涌市中心、將軍澳、古洞北新發展區、東涌新市鎮擴展區和洪水橋新發展區興建新公眾街市,以及在東涌市中心設立臨時街市。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數字可見,天水圍人口超過28萬,另外當局亦估算東涌在2030年新市鎮擴展及填海工程完成後將居住接近27萬人,然而兩地到今仍未有正式公營街市投入營運。由於領展或房屋署外判商營運的街市一般都是高於公眾街市,故此在成本轉嫁下該區居民往往亦被迫「捱貴菜」,甚至要跨區到其他公眾街市以至內地買菜。

街市改善工作拖延多年

無論是為新發展區建設公眾街市,抑或改善舊有街市,其實都是上屆政府舊有承諾。前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他2017年最後一份的《施政報告》裏,便曾說過「將在新發展區興建具規模的公眾街市,並初步已在東涌新市鎮擴展區及洪水橋新發展區物色合適地點」,因此今屆政府在這方面的工作充其量也只是久延續既有政策而已。

雖然現屆政府已於2018年敲定於東涌、天水圍設置公眾街市的地點,但兩者的建設進度至今依然未如理想。預計在天水圍港鐵站對出天福路路段興建的新公眾街市,最新計劃還是到於2022年向立法會申請撥款、2027年上半年竣工;至於東涌市中心港鐵站毗鄰的第六區商業大廈低層選址,更是尚處於可行性階段,距離真正落成可謂遙遙無期。

應擺脫大市場小政府觀念

甚至連作為補救公眾街市建設進度落後的臨時街市,當局也要再三拖延才真正讓它們落實,像天水圍臨時街市便一直拖到去年年底才啟用,東涌的富東街臨時街市更要等到明年第四季才落成,而且兩者運作模式仍然未能夠完全擺脫市場導向的傳統招標做法。

況且追本溯源,公眾街市短缺、食物價格上揚問題源於當初房屋委員會將旗下物業售予領匯,像是天水圍天耀廣場原有的街市便在2016年被領展改建為商場一部分,而東涌現時的幾個街市亦都是全受領展控制。假若當年政府沒有因為一時短視出賣物業,兩區居民今天可能便不需要受到此等問題困擾。

上述種種例子可見,公眾街市問題由始至終都與政府過度依賴市場有關,忽視市民真正需要的是公營配套設施。當公營配套嚴重不足的時間,居民生活成本便容易被拉開,進而累積民怨。港府長年以來往往抱有一個錯誤的施政角度,總是覺得以市場作主導、以政府作輔導,結果自然只會導致民生需求未有及時且適當地得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