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既然超預期 政府應使要則使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稅務局於本周三(1日)召開記者會,宣布發出247萬份2021/22課稅年度個別人士報稅表,同時簡報2021/22財政年度稅務局稅收。上年度政府稅收為3,785億元,較前一年度增加477億元。面對新冠疫情的經濟衝擊,稅收仍然攀升,政府更要大力投資,善用額外收入。

早在2月,政府已經在財政預算案上調去年度主要稅收及商業登記費估算一成多至約3,693億元,但仍低於稅務局最新公布的3,785億元。跟2020/21年度比較,2021/22年度利得稅的升幅最顯著,達23%的318億元,而博彩稅和印花稅分別增長了約22%及12%,表示新冠疫情對稅收打擊遠較預期為小。稅務局局長譚大鵬解釋是因為2021/22年度企業交回2020/21年度少付的暫繳稅,申請暫緩繳稅的個案減少,而高薪人口增加和股票買賣交投暢旺亦刺激相關稅收增加。

本屆政府的確扭轉過往幾屆政府施政作風,在福利、創科、醫療等範疇積極投放資源,但充其量只是補過往之不足,要追趕其他城市的發展步伐仍有一段路程。以創科為例,政府訂下本地研發總開支相對生產總值比率要在今年達到1.5%,但在周三回應立法會議員質詢時承認目標未達而且甚具挑戰。既然稅收高於預期,政府應增加撥款培訓創科人才,支持商界和學界把成果商品化,讓稅收用得其所。此外,香港的安老範疇也是問題重重,除了人手短缺,復康器材費用高昂亦窒礙安老院舍和家人提供優質照顧,簡單來說,若然有更多長者獲資助使用電動輪椅和電動床,定能減輕照顧者身心壓力。

稅務局局長譚大鵬(中)今日(6月1日)表示,上年度政府稅收為3,785億元,較前一年度增加477億元。(廖雁雄攝)

前景不明 更需政府投資

誠然,世界經濟不景,前景未明,稅務局評估本財政年度稅收繼續增長或許過份樂觀。無論未來稅收是多是少,政府也要堅持公帑應用則用的方針。不少人擔憂擴張財政開支會令庫房枯竭,但別忘記,香港仍是實行低稅政策,政府最近提出的股票印花稅增加和差餉分級,效用也是小修小補。香港有空間進一步增加高層薪俸稅和利得稅應付開支。加稅不必然是影響全民,對象可只限於頂層收入5%的個人和利潤5%的企業,新收入已是以十億元計。

不少人會認為,在經濟不景之際仍然倡議加稅,只會削弱香港與其他地方的競爭力,驅使高收入者離港,加劇人才外流。其實在各國廣泛討論「全球最低稅率」等議題的當下,低稅制已不再是一地吸引人才和資金的主要元素。反之,人才和企業看重教育、基建和環境保護,而這正正需要政府大量資源投入。再者,投放公共資源的社會有助減少不同階層間的生活質素差距,有助穩定社會。過往本地和世界各地不少亂象也是源於普羅市民物資匱乏,政府必須多加警惕。

既然個人以至企業能在香港創造大筆收入和盈利,他們應該對香港回饋更多,裨益居民,這需要政府好好擔當資源再分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