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高球場建屋才能體現李家超政府的施政價值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粉嶺高球場的去留爭議再次翻熱,據說是有人希望藉着政府換屆,推翻前朝決定。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在周日(7日)受訪時便表示政府無必要收回土地,希望現屆政府審慎考慮。鄉郊基金主席、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則建議重提把高球場開放為中央公園。

這些主張不是毫無好處,例如葉劉的構想可以推廣高球運動,亦可保留該區生態和歷史事跡。至於把高球場開放為中央公園,則可讓北區以至全港市民多個享受閒暇的地方,打破當處現時大部分時間只開放給上流階層會員的限制。

然而收回32公頃高球場用地並用當中9公頃興建公營房屋,可以滿足大批市民的居住需要。當幾種對高球場用地的意見又再在社會交鋒的時候,治港者必須從施政理念和價值出發,才能撥開迷霧。

粉嶺高球場有三個球場,設有會所等設施,以往有舉辦公開賽事。(資料圖片 / 盧翊銘攝)

建屋福祉大於保留球場或中央公園

保育和康樂重要,但相比之下香港當下居住問題更為迫切。數以十萬計市民正住在不適切住房,居住困難直接削弱市民的生活質素和下一代的福祉。為政者要達致居住公平正義,就必須早日讓所有人也有適足居住的基本權利,並確保房屋開支乃可以負擔。體現這個價值的政策就是廣建公營房屋,安置居住困難的市民。

發展局回應這九公頃用地對未來十年公營房屋供應大有幫助,房屋局長何永賢亦認為不收回球場土地的話,房屋供應將難以達標。以政府現時的規劃,1.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相當於未來十年逾30萬建屋量的4%,按比例來說不算少,背後是1.2萬個家庭的需要。當然政府可以另覓土地,但這塊用地已經平整,有助政府「提速」建屋。

相反,香港不乏高球場地。除了政府保留了的粉嶺高球場主要部分,滘西洲和其他地區也有大大小小場地。在未來的北部都會區,政府也預留不少保育設施和地區。因此,權衡之下,政府繼續推進這九公頃建屋,最能符合社會整體利益。

佔地172公頃的粉嶺高球場,是「土地大辯論」的焦點選項之一。(資料圖片)

葉劉淑儀一向反對高球場建屋,其他諸如身兼北區區議員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早前亦對政府方案有保留,建議政府把高球場去留與北部都會區一併再做研究。然而,收回土地方案不只是社會共識,更是符合社會需要,硬說成民粹聲音是偷換概念。上屆政府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在2019年發表報告時已經訂下重點準則,即不應輕易任何建屋選項,但同時區分短中長期目標,小組在收集社會意見後提議局部發展方案而不是全部收回,正是顧及建屋和體育發展需要,以及減少影響生態和保育功能。

收回高球場是共識 政治人物要負責任

收回土地的方案具社會共識,當時行政會議建議行政長官指令接納小組建議,政府亦表示完全同意。幾年過來,房屋短缺仍然嚴峻,發展局強調這九公頃用地對未來十年公營房屋供應大有幫助,支持保留高球場一方也交不出凌駕性理由足以推翻當時理據。先不說葉劉淑儀當時已為行會成員,應支持行會建議而政府接納的收地方案,現在為了令市民安居樂業、實現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四點希望,她亦應助政府達成建屋大計,而非反過來拖着房屋局滿足建屋量的後腿。

發展新區必然遇到各項具體問題,過往到現在多少屋邨也是從無到有,有賴政府和地區人士克服,發展粉嶺高球場不應例外。萬一擴充道路、水利等設施需求真的過大,政府還可以考慮酌量下調單位量,減輕社區壓力,調和社區不滿,大前提是各界以凝聚共識為目標,為政者以提升民眾福祉才是工作目標和處事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