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問「撤辣」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財政預算案》不是「減辣」,而是「撤辣」,一下子將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全部撤銷。「撤辣」博得不少掌聲,業界和業主自是歡喜,亦有建制派聲稱相信中央支持「撤辣」。然而,所謂「比較到位」的措施,給社會留下的疑問更多。

「撤辣」一星期,樓市迅速回溫。有投資者大手掃入多個單位,不少業主反價,據說還有人「摸貨」圖利。樓價再次炒高,對要置業、未置業、想置業的市民有何好處?市民的置業負擔指數(即按揭供款相對住戶入息中位數的比率)雖然跌至67%,但仍然遠高於2003至2022年期間51%的長期平均數,政府對於樓價的可負擔程度是否應有政策目標?

樓價回落,市場自然以時間換取空間。去年私人住宅單位新落成13,900個,但未出售的多達7,300個,換言之不到一半的新單位在同年出售,不但比率為房屋局2004年統計以來最低,累積貨尾超過2萬伙的數字同為最高。在主導房屋供應方面,司長有多少把握?

不只貨尾囤積,政府原意在2023至24財政年度出售12幅住宅用地,總共提供9,120個私人住宅單位。因着企業融資成本問題、市場氣氛低迷等原因,最終政府只能賣出3幅住宅土地,可供興建約1,890個單位。此際司長「撤辣」救市,但將會如何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

陳茂波在宣讀《財政預算案》時表示,「在當前的經濟及市場情況下,有關措施已無需要」。這句話不算毫無道理。高息環境、低迷氣氛,投資和投機活動也不活躍——甚至絕跡於市場。但「撤辣」後投資客大手掃貨,「摸貨」復現,投機活動隨時可以重臨。對此,司長有沒有居安思危、防範於未然的措施?

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剛在國會確認,今年稍後時間應該減息。在最近的不足三個月內,香港銀行同業拆息(一個月)已經由5.6厘回落至4.5厘,多間大行的定期存款利息亦跌穿4厘。隨着銀根放鬆,萬一樓市復熾,價格再次炒上,司長可會重設「辣招」,尤其是針對短期轉手炒賣的額外印花稅?

一個月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由12月的5.6厘顯著回落至4.5厘。

特首李家超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是有歷史擔當。但對於解決房屋問題,政府又有沒有歷史擔當、底線思維?2022/23年度僅得857個公屋新單位落成,2023/24年度亦應該不足1.3萬伙,令公屋輪候時間再次推上5.8年。私樓住不起,公營房屋輪不到,在未來幾年是否仍為香港人的生活寫照?

國家主席習近平說「香港最大的民心就是盼望生活變得更好,盼望房子住得更寬敞一些」,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要求香港「告別劏房」,我們是否仍然以此為目標?抑或對「撤辣」鼓鼓掌,與商界「拍拍肩」,就當是破除了利益固化藩籬,破解了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最後,借前立法會議員陳婉嫻的一段文字作為第十問:「為甚麼樓市稍為調整,政府就要急急撤辣呢?政府有沒有想過,現時的樓價,對中產來說,已很難負擔,更遑論年輕人呢?政府又是否知道,公營房屋的輪候時間有多長?不能安居,如何談家國?民心如何穩固?當見到香港仍食老本靠樓市托經濟,就如見到派雪糕吸遊客一樣,都有一個疑問,香港『冇貨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