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中馬街道締結友好——五里街、雞場街美美鏈接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陳文坪

世界上,兩國國家間的城市締結友好城市,常見諸於報端,人們也並不陌生,如中國南京市、海口市與馬六甲市分別結為友好城市就是一例。若一座城市的一條街道與另一個國家的一條街道結為友好,你聽聞過嗎?

中國永春縣地處福建省東南部,是著名的僑鄉。全縣常駐人口大約60萬,而居住、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永春人有120多萬人,比縣內人口的多一倍。而生活在馬來西亞的永春人有數十萬,是海外永春人最多的國家。

改革開放後,永春發展迅速,不但榮膺全國文明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永春柑桔)標準化生產基地縣,更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建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永春縣五里街,卻是遠近聞名的閩南商貿重鎮,全長約590米,保存着閩南騎樓風格特色,是永春縣目前保留相對完整的傳統老街。經過修繕後,五里街已經煥然一新。街道上張燈結綵,商貿繁榮,文化氣息濃厚。歷史上,永春五里街還是「海上絲綢之路」內陸的起點站。

而世界文化遺產名城馬來西亞的馬六甲,不但聞名遐邇予大江南北,而且還聲名遠揚於國際社會。其古城的主幹街道——雞場街,不但是古城的中心街區,還是商貿雲集之區,更是海內外訪客到訪馬六甲必去打卡的地方。歷史中,雞場街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其中一個站點。

2023年7月,馬六甲雞場街與永春縣五里街締結為友好街區。兩地(街)之間雖相隔3000多公里,卻連結兩地人民的情誼,也連結了新時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兩端。結為友好街區後,雙方積極開展交流互動,一起構建友好、互利、可持續的合作關係,進一步實現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共同推動兩地文化、旅遊、經濟、商貿等領域合作;更重要的是,可促進兩地民間多往來、多交流、多了解,增進兩地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和友好關係。

回顧600多年前,鄭和七次下西洋,其船隊就在馬六甲「安營紮寨」作補給。用現代術語講就是船艦靠岸讓水兵/海員上岸作短暫休息,再進行下一段行程。正是如此,早在明朝或更早,中國、馬六甲王朝、以及民間就有了商貿往來。

而中國永春先輩,因處於「海上絲綢之路」始點的地利,數百年前就飄洋過海到馬六甲生活。這可以從歷史悠遠的馬六甲永春會館就可以略知一二。成立於1800年的馬六甲永春會館,至今已有224年曆史。由此可見,永春先輩們18世紀就「過番」到馬六甲,並在此開疆拓土、建立家園。悠遠的會館歷史有說不完的故事,有淚水與汗水,但更大的是有輝煌與成就,為社區、為社稷、為永春人爭榮耀的光輝事蹟!

中國永春素有「萬紫千紅花不謝,冬暖夏涼四序春」之美稱。永春是中國國務院首批開放縣之一、中國香都、中國蘆柑之鄉、中國紙織畫之鄉、中國名茶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生態縣、全國綠化模範縣、國家綠化縣城、全國衛生縣城、全國文明縣城、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同時是中國最具特色魅力旅遊名縣、中國宜居宜業典範縣、全省綠化模範縣、林業十佳縣和環境保護先進縣、生態示範區。可見,永春集各種美譽於一身,是一處人類宜居的寶地。這裏也印證了官方這一宣傳語:「有一種生活叫永春」的深刻意涵。

永春蘆柑、永春佛手、永春篾香、永春紙織畫均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永春縣獨有的工藝品紙織畫曾與杭州絲織畫、蘇州刺繡、四川竹簾畫並稱為中國四大家織。永春老醋被稱為「中國四大名醋」之一。這些產品,在五里街商鋪處處可見,都成了旅者的伴手禮、送禮佳品。

馬六甲具有豐富的人文歷史。雞場街兩旁,盡是早期建造的兩層樓高的店屋,亂中有序。許多商業活動,都是家庭式經營,一派風情與「家」情。而雞場街周遭,各式各樣博物館比比皆是,豐富了馬六甲古城的文化內涵。特別是峇峇孃惹文化(土生華人文化)更是發源於馬六甲。峇峇孃惹文化,一部分與福建閩南文化有點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它所衍生的獨特性,融合了中華、馬來、西方等多元文化為一體的豐富內涵。

馬六甲的峇峇孃惹文化,在當今藝文建設與發展中可說是一朵「奇葩」,為這座古老的城市增添了許多「無盡」的魅力。這一文化,也彰顯了早期土生華人對馬六甲社會、經濟等發展所作出的大貢獻。

五里街、雞場街分別是永春、馬六甲的古老街道。兩街締結友好,這是美麗的結合,必將為兩地人民提供更多互訪機會,加強文化交流,弘揚鄉誼鄉情、開拓更多的商貿合作機遇,從而促進兩地經濟共榮共贏。

大陸各地民間組織/機構可以借鑑「五里街-雞場街締結友好」的範式,與海外開展更多的對接。畢竟東南亞各國都有許多以縣域成立的會館或鄉團組織,或以姓氏成立的族群團體,這些都是民間的無形資源;還有海外的商聯會也是值得多加接觸的。

中國與馬、泰、新等國互相開放免簽,必將給大陸與海外的人民在探親訪友、旅遊觀光、民間交往提供更加的便捷、便利。只要加強與海外的民間往來,就是一大不可多得的機遇。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