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焯照|不解決人口老化問題 香港公共財政岌岌可危
世界銀行於今年3月底發表一份名為《Falling Long-term Growth Prospects》的報告,內容指出環球經濟可能已進入「迷失十年」(lost decade),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人口老化驅使勞動力放緩,加上缺乏年輕勞動力和勞動人口參與率偏低,最終拖累全球經濟出現顯著放緩。
來稿作者:關焯照
人口老化對經濟不但產生衝擊,而且更令政府的公共財政面對持續挑戰。以日本為例,隨著上世紀90年代初資產泡沫爆破,經濟瞬即跌入迷失年代的漩渦。由於日本人口持續老化,與長者有關的公共開支持續急升,加上勞動人口萎縮下稅基收窄,結果令日本政府在採用擴張性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也變得日益困難,遑論走出年年財赤的困局。
移民潮提早了人口和勞動萎縮
香港人口老化的情況也相當嚴重,綜合統計處多項最新有關人口的統計調查結果及數據,65歲或以上人口比率在2022年底升至21.3%,較10年前該比率只有13.7%,上升了6.9%,而20歲或以下的人口比例則由2012年的17.6%下降至2023年的14.2%。由於近年本地新生嬰兒數目持續下降、加上持單程證從內地到港的新移民人數低於預期,統計處推算香港人口將會在2041年升至頂811萬人後便逐步回落,而勞動人口更會在2019至2022年期間見頂回落。
但自2019年開始,香港突然出現移民潮,令本地人口從2018年的歷史高位752萬人下降至2022年底的733萬人。至於勞動人口,其數量在2018年的401萬下降至今年3月的376萬人,反映移民潮提早了人口和勞動人口萎縮出現的時間。
人口老化是生育率低企、死亡率下降和預期壽命持續上升所產生的人口現象,雖然很多研究早已發現人口老化為中長期經濟發展和公共財政可持續性帶來強大逆風,無奈要解決這個困局並不容易。即使是已步入人口萎縮的國家,例如日本和意大利,至今仍未能找出有效方法來根治這個問題。由於香港人口老化的程度仍然落後於這兩個工業國,因此,政府仍有時間找出有效措施來減低這個人口現象對經濟的傷害。
人口老化壓縮中長期經濟增長
過去幾年的經濟困境令香港的財政儲備大幅減少。根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的最新資料,政府公共財政儲備已由2019至20年財政年度11709億元輾轉下降至2023至24財政年度的約7700億元(不包括綠債收入),即是今個財政年度的公共財政儲備相等於12個月的政府開支,這水平是2003至04年財政年度後的新低。
雖然有經濟學者認為過去幾年的經濟衰退只屬週期性,一旦經濟出反彈,政府的財政儲備自然會從谷底回升。無可否認,經濟週期有高有低,當經濟復蘇時,財政儲備自然會增加。然而,人口老化主要會壓縮中長期經濟增長,所以較短的周期性變化與中長期經濟表現是有基本分別,不能一概而論的。
人口老化也為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帶來嚴峻的挑戰,因為隨著時間過去,與長者有關的公共開支必會持續上升,但由於勞動人口減少,交稅的人也相應地下降。由於政府收入不斷下跌,加上公共開支持續上升,最終會出現結構性財赤。在此情況下,公共財政可持續性便會岌岌可危。有見及此,在人口老化出現時,政府必須堅守財政紀律,以審慎理財為大原則,這才可以減低人口老化對經濟的殺傷力。
交椅洲人工島或未深思熟慮
政府相信可以利用交椅洲人工島填海計劃內來推動香港中長期發展,但在沒有妥善解決人口老化辦法的時候,卻堅持推出這個耗資達5800億的大型基建項目,從公共財政的穩健性角度來分析,政府似乎未夠深思熟慮。解鈴還須繫鈴人,要維持中長期香港經濟健康發展,解決人口老化問題才是最重要的。
由人口老化所產生出來的人口萎縮和勞動人口下降是必須予以正視的。政府已推出「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希望吸引外地具備豐富工作經驗和優秀學歷人士來港工作。誠然,吸引人才非常重要,但現時香港各行各業均缺乏人手,要補充整個勞工供應必須從香港內部入手,這才可以更全面地解決勞工供應不足的問題。
科技助勞動生產 需政策刺激生育
近年不少國家鼓勵已婚女士和的年長人士重投勞工市場。按統計處最新公佈的勞動市場數據,60歲至64歲和65歲或以上的勞動人口參與率分別只有48.8%和13.9%,反映年長勞動力的確有上升的空間,如果適當地利用這方面勞動力,本地勞工市場出現缺人的情況是可以改善的。
科技進步亦可以減低勞工供應不足的影響。例如很多人口老化極嚴重的先進國家均採取「自動化」(automation)工序來取代部份勞工,日本便是其中的表表者。本地企業在缺乏勞工的情況下,考慮以「自動化」來代替部份勞動力,肯定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最後,政府必須優化育兒政策來刺激生育率上升,此外,考慮到以單程證來港的內地人數低於預期,香港需要更多來港定居的新移民來支持本地人口健康增長。只要生育率回升和人口淨流入有所增加,本地人口和勞動人口便會回復正常增長,屆時香港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也會重回正軌。
作者關焯照是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