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終活的死亡筆記

撰文:馬鹿女子
出版:更新:

近日看了由是枝裕和監製,砂田麻美執導的紀錄片《エンディングノート》(台譯:《多桑的待辦事項》),一套記錄砂田導演父親臨終前的故事。
戲如人生,砂田父親退休後發現得了癌症,生命在倒數的時候不忘記下待辦事項,短短幾個月,一個退休歐吉桑靠著死亡筆記把自己的臨終儀式打點妥貼,走完人生最後一章。

《多桑的待辦事項》台版電影宣傳海報

一海之隔,文化截然不同,中國人忌諱談生論死,家中有長輩的更不能犯禁觸及。部份原因可能是在日本這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地方,生死各安天命,而日本人口結構高齡化,統計估算2020年死亡人口將達143萬人,在這個被日媒稱為「多死社會」中,有調查指6成的日本人想要規劃自己的葬禮,「終活」成了銀髮族的熱門話題。

生前籌備葬儀

在香港等死好漫長,人死後,依然要排隊,等死亡證等火葬服務等骨灰龕,死後要找個地方安葬是以年計的漫長等待。當年外公患癌逝世,得到相關人士幫忙打通關卡,才得以在兩個月內在公共的骨灰龕場找到位置。生前死後的住所一樣有炒價,要知,一個小小的骨灰龕位索價動輒要數十萬!同樣情況在日本,一樣要等火葬場,例如在橫浜全市只得5個火葬場,一個火葬場平均每天可以處理26宗火葬,服務供不應求,部分死者家屬須等最少10天才能等到空檔。

以往日本人的葬禮要3日,通常找來佛教僧人唸經,親朋戚友會聚到家中吃解穢,悼念追思。不過當代社會人情淡如紙,化繁為簡成了趨勢。直葬,即無葬禮儀式,把遺體直接火化,成了日本的主流葬儀,就連日皇也不避諱談及要簡化自己的身後事,不過,也有銀髮族花足心思去籌備自己的葬禮。每年日本葬儀業者聯合推出葬禮博覽會(ENDEX),展期雖然只得3天,但就吸引超過2萬人到場,除了有終活專家講解遺產繼承、如何善用年金等財務安排外,最多人詢問的就是葬儀服務。

骨灰撒宇宙夠環保

日本有宇宙葬、天空葬等多種妙想天開的葬禮。(宇宙葬服務官方宣傳海報)

日本人生前拘謹守禮,死後倒要與別不同,宇宙葬,把骨灰放在火箭密封艙中帶到,一撒到太空這麼妙想天開的葬禮,並不是由日本人發明,首次儀式在1997年的西班牙舉行,而2015年11月在美國的Spaceport America發射的火箭「Tribute Flight」,就把3名日本人的骨灰帶到穿過了大氣層的卡門線(即Karman line,海拔高度約100公里的大氣層)的宇宙去。一場大龍鳳,「宇宙葬」價錢最平¥450,000/HK$30,150,生前預約者可以分期付款,而家人朋友更可到現場觀禮,非常劃時代。

日本人想出把實境技術用在悼念和拜山之上。(Spot message官網圖片)

日本人創意無限,關於生死課題擅用高科技,實境不再只是打機玩POKEMON,也可用於悼念無拜山,透過定位系統,只要拿著手機走到指定地點,就能透過手機看到故人的虛擬身影,真正雖死猶生。籌備葬禮,選項多元化,既然人生在世很多時選擇不由自主,那走到最後一章,命運自決,確實不錯。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