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就是最大的左膠:猶太勇武抗爭記

撰文:廖詩颺
出版:更新:
耶穌一生言行,乃左膠之極致。他畢生宣揚大愛關懷,要你愛仇敵……他讚揚非猶太本土的撒瑪利亞人義助猶太人,說本土人士卻見死不救。他上山講道,架設大台,宣揚己見,並無讓群眾輪流發言……他衝擊聖殿,卻又散水收場。他後來被猶太黑警緝捕,門徒彼得拔刀反抗,要以武制暴,卻被他阻止。他臨刑還祈求上帝赦免處死他的人。
廖詩颺
《Sermon on the Mount》by Carl Bloch

公元前 63 年,羅馬大將軍龐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率軍東征,在敘利亞一帶建立行省,亦攻佔耶路撒冷,將以色列併為藩屬。

以色列首長淪傀儡 全面「羅馬化」

羅馬殖民以色列後,表面仍予其高度自治,暗中卻不斷干預內政,扶植傀儡政權。如公元前 37 年,羅馬元老院便欽點希律(Herod the Great)為猶太之王,助其奪位。同時,羅馬亦在以色列駐軍,並派駐一總督(Prefect)為官方最高代表。

希律身為傀儡,對羅馬人自是言聽計從,加上他施行暴政,誅殺大量前朝官員,令猶太人極為不滿。希律為撫人心,決定大興土木;以重建聖殿,重建王官,增建多座要塞,修整耶路撒冷供水系統等,為政績工程。

然而此舉卻花光儲備,令財政陷入困境。他置羅馬國徽金鷹於猶太聖殿之頂來表忠,亦引起公憤。隨着羅馬加強壓制殖民地,猶太人抗拒「羅馬化」,要求獨立自主,反抗暴政之心,益加堅定。這個大時代下,出現了一個左膠人物,名叫耶穌。

聖墓教堂內,相傳是埋葬耶穌之處。(作者提供)

左膠之最 莫過於此

關於耶穌生平,史家多有爭議。其事跡多載於其門徒著作,通稱四福音。福音書中,耶穌一生言行,乃左膠之極致。

他畢生宣揚大愛關懷,要你愛仇敵,為逼害你者祈禱。如果有惡人向你施暴,打你右臉,你要連左臉也奉上。他叫財主變賣家產分予窮人。他讚揚非猶太本土的撒瑪利亞人義助猶太人,說本土人士卻見死不救。他上山講道,架設大台,宣揚己見,並無讓群眾輪流發言。他反對向罪人砸石,問人誰無罪?謂無罪者才可砸石。他衝擊聖殿,卻又散水收場。他後來被猶太黑警緝捕,門徒彼得(天主教稱伯多祿)拔刀反抗,要以武制暴,卻被他阻止。他臨刑還祈求上帝赦免處死他的人。

耶穌出生時,猶太人正苦候救世主彌賽亞(Messiah)降臨,要他協助獨立建國,反抗羅馬統治。當耶穌開始周遊佈道,便立時引來大批追隨者,奉他為彌賽亞,盼他能領猶太人出困境,因此凝聚了大量民氣。當他在逾越節進入耶路撒冷之際,羅馬總督和軍隊亦高度警戒,以防猶太人起義。

  但結果,終耶穌一生,從沒帶領猶太人勇武抗爭。

勇武抗爭 雖敗猶榮

民氣被左膠搞散後,猶人生活每況愈下。公元 44 年,在希律王(Herod Agrippa,Herod the Great之子)死後,羅馬宣告高度自治結束,正式實行一國一制,由中央派駐執政官(Procurator)治理。第 7 任執政官 Gessius Florus 進行高壓統治,經常誅殺異己,遂令大批猶人加入激進 Zealot 派系,要勇武抗爭。勇武派最終於公元 66 年揭竿起義,正式以武力反抗羅馬統治。

革命之初,勇武派迅速擊敗羅馬駐軍,鄰近之羅馬行省敘利亞遣一軍團平叛,亦被其殲滅。對外用武之餘,勇武派亦不忘肅清內奸,將大量羅馬公民及親羅馬之猶奸處死。

猶太叛亂令羅馬皇帝尼祿(Nero)震怒,為維持羅馬領土完整,這位暴君立遣四軍團東征平叛。兩軍方戰正酣,元老院卻因不滿尼祿統治,發動政變篡位,逼使尼祿自盡。這場突如其來之「羅爆」,使猶太叛軍稍得喘息,原是形勢大好;但其後 Zealot 與 Sadducee 兩派鬩牆,令叛軍內戰。

不久,羅馬結束短暫內亂,新皇帝重啟平叛,猶人面對羅馬大軍,最終兵敗如山倒。耶路撒冷城破之日,羅馬將軍提圖斯(Titus)下令移平城郭,火燒聖殿,及大舉屠城。據史官約瑟夫(Josephus)所載,平民死者高達 110 萬。生還之 10 萬猶人被賣為奴,或需在各行省鬥獸娛眾。今日猶人心中最神聖的聖殿只餘西牆,又名「哭牆」,便乃此役所致。

哭牆(作者提供)

革命失敗 全因耶穌搞散民氣

70 年後,羅馬皇帝哈德良(Hadrian)巡訪猶太行省,覺得猶人叛心未息,便決定加強壓制,頒令禁止猶太諸習俗如割禮與安息日等。此舉卻再次觸發猶人起義。他們奉 Simon bar Kokhba 為教主,稱他為真‧彌賽亞,以抗羅馬。Simon 也初戰得勝,成功建國達 3 年之久。

可惜後來哈德良遣 6 軍團平叛,Simon 寡不敵眾,連戰皆北,最後兵敗身死。叛亂平息後,羅馬再次大舉屠猶,也移平耶路撒冷殘城,禁止猶人再踏近其半步。他亦下令禁絕猶太教,處死教士,焚燒所有猶經。終令猶太人成為猶太地之少數民族。他還把該地易名為「巴勒斯坦」,以將猶太從歷史抹去。

猶人兩次勇武革命,寧為玉碎,不作瓦存,下場皆非常悲壯,可謂雖敗猶榮。若非耶穌當初搞散民氣,或許早已成功。另一方面,耶穌的左膠路線,在其死後被一眾門徒廣為傳播。早期基督教亦不為帝國所容,門徒多被處死。但因信徒中左毒甚深,甘之如飴,所以不懂反抗,一次也沒觸發大規模暴動。300 年後,因各種機緣 [1],反過來侵食羅馬帝國,成為其國教。此乃後話,表過不贅。

[1] 英國史家吉本(Edward Gibbon)曾論及基督教廣傳之 5 大主因,詳載於其名著《羅馬帝國衰亡史。篇幅有限,恕不詳述。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