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蓮淨苑】鑽石山綠化帶擬建居屋 志蓮大師反對憂影響申請世遺

撰文:黃桂桂
出版:更新:

規劃署於1月初向黃大仙區議會提交文件,建議將鑽石山鳳德道一幅綠化帶,改劃為住宅用地,興建三幢樓高40層的居屋,惟有關議案遭全體黃大仙區議員否決。有議員批評政府見縫插針式建屋漠視民生,加上選址位於南蓮園池及志蓮淨苑旁邊,憂慮會影響國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

根據規劃署向黃大仙區議會提交的文件,該幅地皮佔地2.1公頃,位於鑽石山鳳德道,星河明居後方,毗鄰大老山隧道。地皮原為「綠化地帶」,規劃署擬將其改劃為「住宅(甲類)」地帶,並交由房署興建三座樓高40層的居屋,提供2,280個住宅單位,人口約6,380人。

規劃署建議將鳳德道綠化帶劃為住宅用地。(規劃署文件)

黃大仙區議會於1月8日的大會上討論有關事項,惟議案遭全體議員否決,區議員更要求規劃署擱置上述的建屋規劃。

鑽石山龍星區議員譚香文表示,「政府見縫插針式建屋,是漠視居民的生活質素」,她指鑽石山所在的龍星選區現有約2萬人口,隨着鑽石山站南邊的大磡邨即將落成入伙,將會增加13000人口,若加上綠化帶的6千人,即該區會增加2萬人,為現時人口的一倍,然而讚石山的設施配套,根本不足以應付如此龐大的人口增長。

鑽石山站南邊的大磡邨落成後,預計會增加13000人口。(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她指,鳳德道一帶的交通已幾近飽和,而龍蟠街、上元街、大磡道等道路路面沒有擴闊空間,若增加大量人口,只會令該區交通擠塞的情況更加嚴重。此外,鑽石山的社區設施不足,「居民購物只能去荷里活廣場及鳳德邨的街市或商場,因此商場內的食肆經常爆滿。」而鑽石山亦一直未有正式的圖書館、郵政局等公共設施,銀行方面也只有一間銀行設有分行,區內居民衣食住行均有所不便,「在起樓之前,應該先做好區內的配套,確定社區足以容納這麼多人才讓他們進來」。

另一方面,志蓮淨苑及南蓮園池於2012年7月被國家文化局納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之中,南蓮園池為一座中國唐代風格的自然山水式園林,採用「借景」的方法,將遠方的自然山水帶入園林視線之內。然而若在綠化帶建屋,屋苑將會處於園池的500米範圍內,影響園池景觀。

志蓮淨苑採用唐代木構建築,而南蓮園池則以隋唐群府絳守居園池作藍本。(資料圖片/黃寶瑩攝)

譚香文指出,志蓮淨苑建成時,星河明居等住宅項目已經落成,因而影響園外部分自然景觀,若再於綠化帶建屋,自然景觀會愈加收窄,破壞園池的觀賞價值。她憂慮志蓮淨苑及南蓮園池會遭國家文化局於《預備名單》中除名,又批評規劃署沒有事先向市民及志蓮淨苑諮詢。

志蓮淨苑大師釋妙忠知悉規劃署有意於鳳德道綠化帶建屋後,亦去信黃大仙區議會,力陳反對建屋的理據。他在信中表示,根據《世界遺產公約實施指南》,保護文化遺產必須同時保護相關的背景環境,而於綠化帶建屋,不但對遺產的景觀造成影響,亦會破壞志蓮淨苑木構建築群與南蓮園池古典園林的完整性。釋妙忠亦同樣憂慮,若景觀受影響,志蓮淨苑與南蓮園池或會在國家文化局的《預備名單》中被剔除。

志蓮淨苑大師釋妙忠憂慮綠化帶改建居屋會影響園池的自然景觀。(資料圖片片/黃寶瑩攝)

規劃署回覆《香港01》查詢表示,根據多管齊下土地供應策略,政府過去數年一直透過持續的土地用途檢討,努力物色具短中期房屋發展潛力的用地,當中「綠化地帶」檢討是其中一環。要在短中期內增加和加快房屋土地的供應,政府必須盡量善用現有市區和新市鎮的已建設土地,和周邊鄰近基建設施,就如此塊位於鑽石山鳳德道的用地,具完善公共交通及道路配套。

早於2014年9月,因應當時「綠化地帶」檢討工作,發展局及規劃署曾就此擬議住宅發展用地向黃大仙區議會作介紹及諮詢。其後,為善用該地作房屋發展,土木工程拓展署委聘了顧問公司,就擬議的鳯德道房屋發展進行可行性研究,並就交通、基建、環境、生態、景觀、視覺和空氣流通等方面進行技術評估。於2018年底,技術評估大致完成,並確立擬議房屋發展不會對附近地區帶來不可接受的影響後,規劃署準備相關土地改劃用途程序。

根據現行土地改劃用途程序,政府就有關初步擬議改劃土地用途,會先諮詢當區區議會,然後就擬議修訂項目收集的意見連同該修訂,一併提交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考慮。若城規會同意有關擬議修訂,有關修訂會根據《城市規劃條例》第5條展示,供公眾查閱,並於屆時作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

規劃署表示,正在處理及研究於黃大仙區議會就有關擬議修訂項目收集的意見及其後續工作。就鳳德道擬議發展的詳細設計,當局會與志蓮淨苑保持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