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手接龍6】名師跑手.桃李滿門 退而不休

撰文:區嘉俊
出版:更新:

跑步是運動,也是連結。
透過跑步,我們認識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個故事。於是,《香港01》忽發奇想,何不把訪問用接龍的方式,將大家連結起來?逢星期日出現在「跑手接龍」的受訪者,都要推介一名跑友作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每個故事,記者整理訪問資料後,會以受訪者第一身的角度撰文。
在這個充滿未知數的連結裏,你會成為下一篇文章的主角嗎?今天第6期,承接上一期主角、體育教師亞古,今天有名師石sir的故事。他培訓過無數名將,像陳敏儀、陳潔儀,後來卻身教,從自己做運動開始,鼓勵稍欠潛質的學生也動起來。運動,早已是他的人生。

運動員轉職教練,十分常見,石sir卻相反,由教練變身運動員。(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30年前初任體育老師,我視培訓學生參賽丶為校奪標為己任,遇到有潛質的學生,不遺餘力訓練他們,定當成為獨當一面的運動員。我校的學生有香港女子競步紀錄保持者程小雅、「氣袋」陳潔儀和陳敏儀、籃球名將羅意庭等;學校於學界比賽獲獎無數,這些成就大給我很大滿足感,但同時帶給很大壓力,壓力之大讓我眼前一黑,突然暈倒地上。

桃李滿門的石sir,很多昔日的學生成為現在的隊友。(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任教頭20多年,每次比賽之前半年,我總對着鏡子説「今年一定要奪冠」,思緒也只環繞着比賽,例如推出「自助餐計劃」,讓學生突破自己,追求進步——開學時,我在體育室外的壁報板寫上學生的名字,替他們定下目標,只要達標,年底便贈他一頓自助餐。目標一破再破?可以邀請同學一起來吃。很多方法也得到良好效果,但人卻鑽到牛角尖,難釋放壓力。

培訓學生奪奬和自己親身奪奬,是兩種感受。(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退休前數年我想得更多。經常叫學生參賽,那自己呢?退休後怎樣保持健康?用精英方式培訓學生,那喜歡運動但沒有潛質的孩子又怎樣?所以,我積極鍛煉,參加比賽,更在山賽和三項鐡人賽奪獎;教學方針也改變了,希望引導學生喜歡一種或以上運動,這種運動伴隨他們終身。遇到有潛質的學生,就積極轉介給合適的教練,好像程小雅這個競走健將。記得有次環島行,有個女同學行得好快,怎也追不上她,往前跑跑看,原來是程小雅。觀察一會後,認為她有潛質,想轉介她去神行太保競走會,怎料她說:「石sir唔好搞我啦,我要溫書應付會考。」事情暫擱一旁,直至會考後我再邀請她,她便開始練習。程小雅是個天才,成績愈來愈好,達到美國第7名的水準,她獲得獎學金往美國修讀大學丶碩士,甚至博士,我希望在奧運場上看到她的身影。

教練和體育老師的職責是什麼?不同階段,我有不同理解。現在我追求的是「普及」,希望更多人參與運動,讓大家變得更正面。

程小雅(左)參加苗圃行動10公里山賽,石sir(右)全程陪伴左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跑手接龍】每個跑手都是故事 就從01開始

透過跑步,我們認識到五湖四海的朋友,每人都是一個故事,既然如此,何不把訪問用接龍的方式,將大家連結起來?遊戲就從《香港01》開始……(按此觀看所有「跑手接龍」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