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業是調整不是末日 是時候反省自由行毒癮了

撰文:李兆波
出版:更新:

一周一行實施了近一年,由觀察所得,除了北區外,基本上水貨客沒有那麼猖獗,東鐵上的擠迫程度有改善,同時來港的旅客少了。
旅客減少以致消費力下降,彷彿香港的旅遊業已步入了寒冬,我不太認同此看法。
當不少人互相指摘是「驅蝗行動」等令來香港的遊客減少時,我反而想大家從「旅遊經歷」的角度想想:
即是為什麼旅客要來香港?或為什麼旅客不來香港?他們來香港做什麼?

(黃永俊攝)

基本上,我未聽過去過日本的旅客會有負面的評價,包括內地客、台灣客,他們是一去再去,像上癮似的。南韓也有類似的情況;鄰近的澳門也令人嚮往,旅客不跌反升;泰國則可能因為安全問題,令一些旅客猶豫。日本、泰國、新加坡以至澳門帶給人不錯的旅遊經歷,那麼香港呢?香港不是那麼差,但旅遊經歷方面似乎落後於其他地區。

旅業現況不是世界末日 卻須反省旅遊體驗

經歷不只是旅遊時的東西,它包括了旅客在計劃旅遊、搜尋資訊、在航班上、在港口、到埗時、拿行李、離開車站或機場、於酒店登記、上洗手間、乘交通工具、在餐廳、在零售店、在香港的日子發送的信息、到離開、與別人分享等過程。

現時的情況也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一個調整。香港仍然有數千萬名旅客前來,但主要是內地旅客,而從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角度看來,這些都不是國際旅客;即在國家層面,他們也只是由一個國內城市前往另一個國內城市。香港要做的,是吸引國際旅客,而不只是內地旅客;是高增值的旅客,而不是以北區零售店專注的水貨客;是不容易往別處的旅客,不是購買珠寶首飾那些,而是因為香港而來的。

多年以來,天降財神,零售業、酒店業、主題公園等,不費吹灰之力,便有大量未見過世面的旅客前來;當他們見過世面後,自然會作比較。這次調整告訴香港的旅遊業,原來香港的旅遊硬件及軟件有很多可以改善的空間 。

海洋公園過去吸引大量遊客前來。(資料圖片)

發展旅業輕政策 欠視野 推廣失焦

政府有人、有權、有資源,卻不善運用,旅遊事務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處理,可惜商經局處理的事情太多,包括電台、通訊、天文台等,局長能花多少時間於旅遊事務大家心中有數,因此旅遊事務得不到適當處理,也過於官僚及保守,怪不得近年事故頻生。旅遊專員應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否則無論在推廣、制定政策、監管方面皆力有不逮。邊境購物城便是一例,它應在多年前便建成,但現在仍未建成,很多內地人已開始往別處購物。

又如果香港在多年前推出銷售稅,用來支援受影響的居民,單是3%的稅率,十多年來已收了1,157億,差不多足夠支付興建機場三跑的費用,這例子充分反映了政府內部處理旅遊事務的官員沒有長遠的視野。

多年以來,焦點似乎集中在旅客數字,但其實大量的旅客,是不過夜的低消費旅客,而且帶來了不少社會問題。如作深入分析,較高消費的會展客不超過200萬人,這批會展客無論在消費及逗留時間,皆遠遠優於不過夜的旅客,可惜政府就是沒有一個藍圖來加強這批優質旅客的需求,如增加會展設施的面積等。假如你是一間跨國公司的總裁,想舉辦大型會議或研討會,香港不是沒有會展設施,卻經常供不應求,你一定在租用場地上遇上困難,而當你在瀏覽有關會展的網頁時,你一定會被新加坡的會展網站所吸引——香港政府無論在發展有關設施以至推廣會展旅遊,真的大大落後於其他競爭者。兩間會展公司——香港會議展覽公司及亞洲博覽館,都有很高的管理水平,但無奈地方不夠用。

從圖表可見,整體旅客中的不過夜客,自2012年起已超越了過夜的數目(圖一);而內地旅客的不過夜客,亦自2011年起超越了過夜客(圖二)。

這些都是警號,因為旅客不在香港過夜,一定有其原因,是因為香港的酒店房租過高,還是旅客只經香港前往其他地區如澳門、台灣或日本等,視香港為轉口港而非旅遊目的地?

是時候戒掉自由行毒癮了

我在數年前已指出,業界不應沉醉於那些數以千萬計的旅客數字,因為那些旅客不會長久留在香港。香港不能停留於零售代理人的角色,而應發展不能輕易被取代的東西。這麼多年,政府及業界不思進取,像吸了毒般賺取看似龐大的利潤;現在勢頭向下調,毒癮難解,當發作時(沒有那麼多收入時)便呼天搶地 ,狀甚悽涼

吸了自由行毒那麼久,是時候想想如何把香港定位。會展、金融、醫療以至教育都是香港的強項,那些奶粉、尿片、飲品等都不是旅遊的主打。我相信在未來的一段日子,旅遊業肯定不會像數年前般蓬勃,黃金周將不再黃金,因為長久以來,旅遊業只當旅客是黃金的來源,有些更當他們是羊牯。無論是一些低檔的零售店舖,或是的士業的害群之馬,亦鮮有優質服務或旅遊經歷等概念。有了這些,金錢回報才會陸續有來;沒有這些,回報不會持久。當香港的物價回復至合理的水平,也有更多具香港特色的旅遊景點,再加上真的可以容納那麼多旅客的配套設施、以及喜於接待旅客的從業員,香港旅遊業便可望有更正常的發展。 

【編按:文章節錄自最新一期《香港01周報》,原題:「趁旅業進入調整期 是時候重新定位了」。】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