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對談】政府規劃不當 陳劍青:丁屋似第三世界

撰文:張雅欣
出版:更新:

「政府的丁地,很多時是長期空置,成為在整個土地大辯論,隱藏了的土地資源。」隨着土地大辯論展開,丁屋政策再一次落入公眾視線。丁權是否《基本法》包含的傳統合法權益? 新界的土地又該如何善用?《香港01》邀請上水區鄉事委員會主席侯志強與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交換對丁屋政策以及新界土地規劃的看法。

審批丁屋進度緩慢
坊間有聲音認為,丁屋可以加高發展。早於2017年,曾俊華競選行政長官期間,便曾經向鄉議局提出「混合模式」,提出興建丁屋和居屋混合式多層大廈。

「新界人很願意把土地釋放出來。只要有個新政策,大家坐下來商討。」侯志強支持有關方案,認為最重要能夠達至市區和新界居民雙羸─ 既能讓市民有屋住,亦能加快丁屋審批。侯志強批評丁屋的審批進度非常緩慢,「十年八年也批不到一間屋」。他強調,新界人並非「蝦蝦霸霸」,他們只是希望有穩定的居所,能夠安居樂業。

侯志強贊成將丁屋加高發展的建議,認為最重要能夠達至市區和新界居民雙羸。(曾梓洋攝)

閒置丁地未善用
「市民覺得我們把地圈起,又不讓政府發展,其實這是錯覺。」侯志強舉例指,閒置校舍散佈鄉村式發展地帶,未被政府善用。「廢置的學校,你不以為地少,那些學校合起來十幾二十萬呎。你算算有多少條鄉村?每條鄉村都十多萬呎,這些地就完全荒廢了。」根據審計署2015年發表題為《使用和處理空置校舍》的報告書,全港234 間空置校舍中的 105 間 (45%) 未有使用,9間位於政府土地的空置校舍,學校停辦平均11年以上。

「政府的丁地,很多時是長期空置,成為在整個土地大辯論,隱藏了的土地資源。」陳劍青指,政府將居住問題的矛頭指向原居民,實質大量閒置丁地為政府擁有。他所屬的本土研究社本年四月進行研究,發現7塊面積達1公頃或以上、合共超過10公頃的閒置政府丁地。陳劍青認為,政府手上的土地並非不夠,重點在於如何選取和分配。

陳劍青認為,政府手上的土地並非不夠,重點在於如何選取和分配。(曾梓洋攝)

長遠規劃新界土地
「現在的丁屋,興建得好像第三世界。」陳劍青批評政府規劃不當,導致目前丁屋座向座座不同,附近的消防、排污等基建配套亦欠妥當。他強調,政府要對新界土地有整體的規劃,令棕地、居住用地和農地之間各安其份。他舉例指,正因政府在整個土地運用上欠缺規劃,導致工業需求落在鄉郊地帶,在近二、三十年間形成棕土問題。陳劍青建議政府興建多層式的棕廈,安置棕土作業者,改善鄉村的規劃,同時釋放土地資源。

「如果沒有這些地方,香港的基建哪有這麼順利的發展呢?」侯志強認為,棕土問題並非新界人製造,而是源於社會上的發展需要。他強調,棕土安置建築材料和機械,支撐香港的基建和工業發展,同時養活不少工人。侯志強指,政府不應貿然將棕土作業者趕走,而是作出合理的安置。

陳劍青指,政府對丁屋欠缺規劃,令丁屋面貌混亂,好像第三世界。(曾梓洋攝)

「我現在對鏡頭說,無任歡迎任何政府部門前來北區考察。」侯志強提出,新界仍有大量土地有待開發,促請政府實地考察。他強調,政府有足夠的土地,滿足工業和房屋等各種需求,「鄉村範圍外面,其實仍有大量土地,足夠發展多兩個香港」。侯志強認為,政府與其考慮填海或開發郊野公園,應先善用手頭上現成的土地資源,從詳規劃,擺脫過往政府「不做不錯、少做少錯」的懶政思維。

侯志強強調,政府有足夠的土地,滿足工業和房屋等各種需求。(曾梓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