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大辯論】有屋可住不等於宜居 盼政府有願景與魄力

撰文:梁艷明
出版:更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公眾諮詢步入尾聲,但社會關於土地問題的討論仍如火如荼。在《香港01》上周六(9月8日)舉行的「土地大辯論高峰論壇」中,五位講者圍繞着香港土地與居住困局的本質,以及如何做好長遠城市規劃,使市民安居樂業各抒己見。是否有屋可住便是宜居?我們究竟離「宜居、具有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發展願景有多遠?

香港01土地大辯論高峰論壇-足本播放:【土地大辯論】供應選項如何辨虛實? 興建公屋是關鍵

黃遠輝:房屋問題更迫切 問題在於沒「麵粉」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表示,希望香港能在有充足的土地發展工業後,按照《香港2030+》的願景那樣,成為一個宜居、具有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不只是解決居住問題,改善居住環境,而是要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

他舉例指,有朋友開茶餐廳,50元一個茶餐,食物成本不超過15元,租金成本卻佔去售價的四成,以致物價飛漲。與此同時,全港還有21萬的居民在板間房中水深火熱,政府優先處理、幫助、解決房屋問題。他更將土地比喻為「麵粉」,規劃為「麵包」,直指「有麵粉大家都知道要做咩包。」他表示,政府解決了土地短缺的問題,香港才可成為一個宜居城市。

黃遠輝指一個茶餐50元,租金成本卻佔售價四成。(李澤彤攝)

曾鈺成:土地用途受法律規限 政府非毫無規劃

香港願景計劃召集人曾鈺成表示,土地的用途是法律所規定的,例如郊野公園的邊陲地帶,生態價值相對好,適合建設社會服務設施以滿足公眾的合理意圖。他說,「有些選項,大家明知道就算獲得支持也不能用來興建住宅。」但他認為,規劃是後續的工作,18個選項的土地用途要等9月26日公眾諮詢結束才能進行規劃。

對於公眾對於政府沒有做規劃的質疑,他回應:「你可以去挑戰《香港2030+》的規劃,但不能說政府完全沒有規劃。土地小組正是根據規劃去計算,已經規定60%的土地是用於供應房屋,再進行公眾諮詢。」

曾鈺成認為不能說政府完全沒有規劃。(李澤彤攝)

伍美琴:城市文化須傳承 規劃欠缺「可持續發展」目標

香港中文大學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副系主任伍美琴認為,香港政府的規劃愈來愈不注重研究,沒有秉持基本的原則和價值觀,問題在於香港能否運用當今世界很多人提及的「可持續發展」理念、新城市發展議程,例如滅貧、減少貧富差距、有尊嚴的工作,去建立一個具有生態平衡、有人情味的城市。

伍美琴認為政府的規劃愈來愈不注重研究。(李澤彤攝)

于品海:維護既得利益致高地價 盼政府有魄力尋解決

《香港01》創辦人兼總編輯于品海表示,香港沒有高地價政策,反而有高地價結果,問題在於背後有一個很無能的公務員體系要依賴財政收入,以及過去幾十年來建立了太多與中產階級相關的利益結構。他期望這次土地大辯論能真正改變此格局,當中關鍵在於政府是否有願景、有魄力、有能力去直面土地問題,解決問題。他說,特首應該「非常清晰地告訴全港市民」,大辯論的目的不是為了土地,而是為了解決香港土地結構的不合理性。

于品海表示香港可以借鑒內地某些城市的發展去進行長遠規劃。(李澤彤攝)

施永青:本港經濟需外來刺激 削減新移民想法狹隘

有台下觀眾表示,隨着外來人口湧入,香港居住環境變得愈來愈擠擁,詢問台上講者會否向政府建議削減單程證來港人數計劃。AM730創辦人及主席施永青表示,香港舊日的發展是依靠移民,經濟發展也確實需要靠外來刺激,直指不讓人進來的想法狹隘。

于品海不認同應將住屋問題歸咎新移民,他批評這種想法愚蠢及無知,呼籲各界不要模糊土地大辯論的焦點,因為這不但不能解決核心問題,反而會增加社會怨氣。

施永青表示本港經濟發展需要靠新移民刺激。(李澤彤攝)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