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各大平台打造社交屬性 人際交往進入新時代

撰文:張家佳
出版:更新:
滴滴順風車讓私家車成為一個半公開、半私密的社交空間,這是一個非常有未來感、非常sexy的場景,我們從一開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這個方向打。
0

內地網約車平台滴滴順風車事業部總經理黃潔莉2015年在一個專訪中構想了如此的場景。

滴滴除卻推出順風車搭車服務,還一直致力於搭建社交屬性。(視覺中國)

三年多來,滴滴運用一系列行動實踐了這個場景,除卻推出順風車搭車服務,在互聯網上搜索關鍵詞「滴滴」、「活動」,便可發現一系列諸如「單身狗的七夕破壞之旅」等社交活動,讓乘客們坐車的同時結交朋友,甚至相親。可見,滴滴順風車平台其實一直致力建立其社交屬性。前年,滴滴就打出「不僅是順風,而且還順眼」、「不怕貼標籤,就怕你不約」等廣告。司機和乘客的身份界限被打破,讓搭車成為變相交友。近期滴滴順風車的案件觸目驚心,引發的大眾討論,除了集中在乘車安全、監管漏洞方面,人們對滴滴可以社交的功能作負面評價,認為這是安全漏洞之一,已經淪為一些別有居心的司機,乘機挑選乘客侵犯的工具,滴滴倡導的社交,似乎變成「狩獵式社交」。

滴滴順風車的案件觸目驚心,讓人們對共享經濟平台打造社交屬性產生質疑。(視覺中國)

其實,共享經濟平台擁有的社交模式存在已久,可以簡單概括成「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對線下)加P2P(Peer to Peer,個人對個人)」,基本上的流程是顧客自行通過共享平台,尋找滿足自己要求的服務者,兩人可以進一步發展關係,最後達到社交目的。我們可以看到,共享經濟狂潮席捲下,除了順風車,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乃至公用的工作、居住空間等一系列服務模式,也正如火如荼開展社交功能。有專家曾斷言共享經濟將會改變未來生活方式,果不其然發生了,並且首當其衝在社交上體現。例如,網約車的司機一般都是兼職,來自各行各業,因此他們除了履行司機職責,還能和乘客聊天、交朋友;出行住Airbnb的時候,接待的不是禮貌卻冷漠的酒店工作人員,而是熱情好客的當地人房東,你可以通過他們了解當地文化,結識更多當地人;共享辦公室例如WeWork、裸心社等,讓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工作,碰撞靈感,乃至互相合作;甚至小至一些共享充電寶平台,推出功能,可以讓用戶把喜歡的圖片或者視頻,通過掃碼上傳的方式,展示在來電共用的充電寶的大熒幕上。

Uber亞太區總經理Amit Jain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過去12個月,Uber在香港投放超過2,000小時舉辦司機夥伴社群活動,讓他們可以在重要場合及節日共聚一堂。

共享經濟平台使用者Lily是上海一家廣告公司的設計師,每天騎共享單車上下班,她和丈夫Daniel在共享辦公室WeWork結識。「當時,我們同用一張辦公桌,每天都可以面對面交流,也許這樣就培養出了感情吧。」Lily認為,當人們開始分享一些東西的時候,也有情感上的交流,這是共享經濟和傳統經濟模式的不同,也正因為這些交流,平台開發者發現了其中的社交屬性,並開發了共享經濟擁有社交功能的潛能。

共享經濟帶來的核心價值,除了將閒置的資源分享,還有建立新型的人際交往模式。有別於傳統互聯網交友,共享經濟還會提供更多線下接觸的機會,讓人際關係不僅僅存在於虛擬網絡中。共享經濟為這種交際關係找到了一個切入點,讓共同使用平台的人得以結識,從而進一步交流交往。

繼續閱讀:

【共享經濟】回歸社交本質  商業交易不等同於交流

上文節錄自第130期《香港01》周報(2018年9月24日)《交流作噱頭 致網約車之殤  共享經濟下社交淪商品?》。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