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被捕】凌晨保釋聆訊 港大法律學院副院長:司法程序漫長

撰文:勞顯亮
出版:更新: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溫哥華被捕的消息震驚全球,加拿大以美國申請引渡為由將她拘捕,保釋聆訊將在當地時間星期五、香港時間明日進行。身兼加拿大律師、香港大律師的港大法律學院副院長楊艾文,接受《香港01》訪問,分析孟可獲保釋的機會甚微,加拿大或會認為她潛逃風險高。
加拿大的引渡率高達90%,楊艾文分析,法庭會根據美國的要求、案情以及加國有無同類法律或事件,進行引渡聆訊,就算法庭批准引渡,最終還要司法部批准。他估計,除非孟晚舟主動接受引渡到美國,否則或會像賴昌星一樣,面對漫長的司法程序。

港大法律學院副院長楊艾文,是加拿大律師和香港大律師,他分析孟晚舟將要面對漫長的司法程序,獲保釋機會微。(HKUCriminology twitter)

潛逃風險高 獲保釋機會極低

《香港01》率先報道華為創辦人任正非長女、副董事長孟晚舟,12月1日在溫哥華國際機場被捕,法庭引用《加拿大引渡法》,批准孟晚舟的禁止報道令(publication ban)申請。《加拿大環球郵報》之後報道,美國以違反伊朗制裁為由,要求加拿大引渡孟。

孟晚舟要面對的第一場司法程序,是保釋聆訊,將在當地時間星期五、本港時間星期六凌晨進行。

身兼加拿大律師、香港大律師的港大法律學院副院長楊艾文教授認為,由於孟申請禁止報道令,傳媒難以通過聆訊獲取更多資料。保釋聆訊並無陪審團,楊艾文分析,孟晚舟成功保釋的機會甚微,「潛逃風險和會否繼續犯罪,是法庭考慮保釋的兩大因素,此案的關鍵是前者。孟晚舟在加拿大無家庭、物業和工作,很難保釋。」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捕,震驚全球。圖為2014年10月2日,她出席第六屆「俄羅斯在召喚」投資論壇。(路透社)

引渡聆訊司法程序漫長 須檢視證據及美加兩國法律

保釋聆訊後,視乎孟晚舟會否就保釋上訴,經過保釋申請後,就會進入引渡聆訊階段,但目前未知何時開始。

楊艾文分析,在此階段,加拿大法院會考慮美國要求引渡的理據,以及加拿大有無同等法律等,「程序與香港差不多,法庭批准後,司法部最終決定是否批准引渡,就似香港律政司擔當的角色。」

加國傳媒或會挑戰禁止報道令

加拿大是否批准引渡,還要取決要求國家的人權狀況,以及是否以政治罪名為由要求引渡,楊艾文說:「孟案是美國要求,美加兩國一直是盟友,相當熟悉對方的司法制度和人權。」

卑詩省法院應孟晚舟要求,批出禁止報道令(publication ban),禁止傳媒報道案情細節,即聆訊內容不得報道。楊艾文認為,加拿大傳媒或會挑戰這條禁令,因為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全球矚目。

孟晚舟被捕專題報道

【01獨家】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 在加拿大溫哥華被捕
【華為孟晚舟被捕】在港擁8500萬元物業 一單位住客另有其人
【華為孟晚舟被捕專頁】華為太子女加國落難 與中美貿易戰有關?

賴昌星在加12年 最終被遣返

至於引渡聆訊要經歷多久,則難有準則。楊艾文分析,聆訊的長短取決於案情,「因為每個細節都可以爭拗,除非孟晚舟主動接受美國的要求,引渡到美國審訊。」他更以賴昌星案比較,「賴昌星都在加拿大經歷很長司法程序,申請難民被拒,才被遣返中國。」

福建遠華走私案主犯賴昌星,1999年從香港飛往加拿大,在當地打過多場官司,最終未獲難民資格,在2011年遣返中國受審,前後經過12年。楊艾文強調,賴昌星並非中國要求引渡,而是遣返逾期居留者,但證明司法程序可以很漫長。

加應美要求 2014年拘中國黑客

加拿大廣播公司今年5月30日報道,從2007/08至2017/18年度,十年間加拿大一共應外國要求,拘捕755人,當中681人成功引渡,成功率高達90%。幾宗著名的引渡官司,引起很大迴響。

2014年7月,擁有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譯音叫蘇斌(Su Bin)的中國籍商人,在卑詩省列治文市被捕,美國以其涉嫌竊取軍事機密而要求加拿大引渡。他保釋被拒,經歷在加拿大的司法程序後,在2016年2月被引渡至美國。他在美國承認與解放軍黑客入侵美國電腦,竊取戰機等軍事文件,同年7月被判監三年十個月兼罰款一萬美元。

應法國要求引渡黎巴嫩裔大學教授 囚十年撤控

另一宗在加拿大引起爭議的引渡官司,是在黎巴嫩出生的渥太華大學社會科學系教授Hassan Diab的案件。

2008年法國政府懷疑Diab與1980年巴黎猶太教堂爆炸案有關,加拿大應要求將Diab拘捕。經歷保釋被拒、單獨囚禁等六年漫長程序,最終在2014年被引渡到法國,在法國他再打了近四年官司,最終在2018年1月12日,法國以證據不足為由撤控,前後經歷十年。

國際特赦組織認為,加拿大聯邦政府對Diab無理拘捕,現行對引渡要求的拘捕過於寬鬆,做法違反《引渡法》。

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在溫哥華被捕,震驚全球,大批記者12月6日到華為總部和各地公司採訪。圖為華為北京公司,保安嚴密。(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