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旅遊業】多元旅遊遲遲未成形 「購物天堂」還可做多久?

撰文:陳珈琋
出版:更新:

仍記得嗎?1996年曾有廣告以「萬象之都」形容香港——作為「全亞洲最受歡迎的旅遊勝地」,我們擁有「全亞洲最大的海洋博物館」、「全球最高的戶外青銅坐佛」、「最多姿多采的購物樂趣」、「最豐富美食薈萃」……這顆「東方之珠」繽紛多元,魅力四射。再看今天的香港,十多年沒有大型旅遊景點落成,只剩下「購物天堂」的老招牌;儘管訪港旅客人次屢創新高,但客源市場漸趨單一,孰好孰壞?當鄰近旅遊城市紛紛以嶄新賣點角力,利用獨有文化、自然景觀作招徠,視旅遊為支柱產業的香港,是不是時候改變了?此文章為《香港旅遊業困境》系列報道之一

內地「五一黃金周」假期第二日,來自廈門的大學生阿靜和朋友一行三人,在香港西九龍高鐵站準備回程。來回車程要花十個多小時,她們卻只在香港逗留一個晚上。

對阿靜而言,香港並不是特別吸引,無論是傳統的旅遊景點,還是新興的「網紅」打卡勝地,她都沒去過,也不打算去,「香港可以玩的地方不多,朋友說『迪士尼』比上海的小,而且到處都是人,光想到去景點要擠就怕了……可能因為我們那裏(廈門)也是海邊城市,所以沒啥感覺吧。」她坦言,此行目標只有一個,就是注射子宮頸癌疫苗,「因為我們那邊有假疫苗啊,來香港打費用也不貴,只需二千多元(人民幣)而已。這是我的第三針(疫苗接種需半年注射三針),我想,短期內我應該不會再來(香港)了。」

不少內地旅客來去匆匆,只在香港逗留一個晚上。相中人物並非受訪者。(資料圖片/吳煒豪攝)

內地旅客是香港旅業最主要客源,根據旅遊發展局(旅發局)統計,去年訪港的6,515萬人次旅客當中,有5,100多萬人次來自內地,佔整體旅客78%;而今年黃金周期間,就有超過99萬內地旅客來港。不過,像阿靜般來去匆匆的並不少。同樣以去年為例,訪港的6,515萬旅客人次當中,只有2,900萬人次是過夜旅客(當中1,900萬人次為內地人),他們平均僅留港3.1晚,人均消費6,607元。

內地旅客是香港旅業最主要客源。(陳百灝攝)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去年底曾發表網誌形容,「旅遊,是聽一個地方訴說着古往今昔的故事。一個地方如何把自己的故事說得真摯動人,往往影響着旅客的體驗和願意逗留時間的長短。」然而,是香港的「故事」不夠動聽,還是「禾稈冚珍珠」,導致旅客看不到最精彩的章節?

「香港旅遊業好論盡(難搞)。」說這番話的,是香港酒店業主聯會執行總幹事李漢城。

李漢城批評,特區政府支持旅遊業的力度不足。(高仲明攝)

若單從數字而論,旅遊業界與特區政府大抵不會認同「論盡」這一說——2017年,旅遊業的增加價值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的4.5%,創造25.7萬個職位,佔全港總就業人數6.6%;不過,亮麗數字背後卻潛藏隱憂——在旅遊容量上,香港幾已飽和,遊客不時逼爆各區;在旅遊模式及客源結構上,香港過度依賴內地旅客的購物消費,形成「高量低值」的困局,經濟回報短期豐厚,但長遠難為其他方面增值。而這種「論盡」,還得由2003年說起……繼續閱讀:【香港旅遊業】自由行影響深遠 購物消費式旅遊經已過時

+13

上文節錄自第163期《香港01》周報(2019年5月20日)《香港多元旅遊遲遲未成型 「購物天堂」還可做多久?》。

相關文章:【香港旅遊業】自由行影響深遠 購物消費式旅遊經已過時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