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來稿】從李偲嫣說起——反思政治中的性別歧視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回看香港政壇,外貌攻擊女性的例子耳熟能詳:人形豬、鼠王芬、龍蝦、元秋、掃把頭、四方卿……這些諷刺角度都在於她們的外貌。再看男性:垃圾桶、689、Tree 根……似乎人們都懂得從他們的政治能力、口才等等去嘲諷。同樣是因為不滿政治人物的作為,為何對女性就愛攻擊外貌?
楊子琪
2016年書展時,李偲嫣推出新書《情書》,封面便是自己個人照,又附送手持小菊花的大海報,引起網絡譏諷熱潮。(資料圖片/Facebook圖片)

書展時,李偲嫣推出新書《情書》,封面便是自己個人照,又附送手持小菊花的大海報,引起網絡譏諷熱潮。不少人上傳照片到社交媒體,並附評論:「不能只有我一人看到。」更有網民稱,看完照片後感覺不適,似要「嘔吐」,需心理輔導,彌補精神創傷。當中不乏女性和貌似女權主義者,大家都對嘲諷李偲嫣的照片和外貌樂此不疲。

嘲諷李偲嫣照片的原因,大概可分為:

1. 照片 Photoshop 過,與本尊相差遠,大家覺得她樣子不美,卻想 sell 樣;
2. 反感她平日的政治主張,因此覺得盡情攻擊她外貌是正當行為。

不少人會說,我們都只不過是針對她的樣貌和政治主張,非因性別,所以不是性別歧視(sexism)。

這種外貌攻擊,其實正是性別歧視的攻擊。政治領域存在的性別歧視問題,令女性表面上擁有相同機會參與公共事務,實際上卻承受着比男性更多壓力。女性的政治主張,因為外貌攻擊而沒有得到真正公共辯論的機會,政治才能沒有得到真正尊重。

在立法會選舉期間,女性和女性主義者更應該警惕這種在政治領域對女性的性別歧視攻擊,不要附和其中,成為共同加害者。今天加在被攻擊者身上的污名,明日可能落在自己身上。甚至在今天已經是束縛我們的枷鎖,是我們要反抗和掙脫的鐵鏈。女性有權要求一個讓自己免於性別歧視攻擊,能公平參與政治事務的環境。

政治領域的女性要滿足觀賞要求

觀乎李偲嫣參與公共事務、進入媒體視線以來,圍繞她的外貌攻擊就從未停過。每次媒體報道關於她的新聞,她撥頭髮、雙下巴的照片差不多是「標準配置」,總有一張在左近,仿佛要提示讀者什麼。讀者也似乎深諳其中道理,評論從不乏各種對她外貌的羞辱。2014 年,高登一句歌詞——「遇着李偲嫣,我未食嘔兩碗」——廣為流傳。2016 年,李偲嫣身穿格仔校服上台表演話劇《黃尸毒》,熱血公民成員就嘲諷她為「人形豬」。李偲嫣自稱「愛我的男人要好勇敢,不怕鎂光燈」,《100 毛》就戲謔說「愛李偲嫣的男人要『好好胃口』」。直到今年書展,網上同樣一片「嘔吐」之聲。

早前,李偲嫣向《香港01》提供一幅站在宣傳照前自拍照,表示可證明並沒有過份修圖。

嘲諷李偲嫣照片的原因大有問題。首先,修圖以希望自己看起來更美,這做法有什麼問題?何況,長得不美又想「sell樣」,年紀不小而「扮清純」,又有何不可?樣子不符合大眾審美眼光的人,也有修圖和 sell 樣的權利,外貌攻擊並不因被攻擊者美醜而得到正當性。小時候,我們都知道不應該嘲笑人的外貌,然而為何恥笑李偲嫣便理所當然,理直氣壯?這可能是因為第二個原因——反對她的政治主張。大家覺得李偲嫣討人厭,她是藍絲,支持警察,什麼家長聯盟、正義聯盟,又反同性戀,是敵對陣營……因此攻擊她的外貌,再正當不過。

然而,以外貌攻擊女性的政治主張,根本就是性別歧視。這是公共領域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在這種外貌攻擊中,女性的政治主張沒有得到真正的公共辯論,女性參與政治的能力更沒有真正得到展示和挑戰的機會。

對女性外貌的批評,與反對她的政見根本是兩回事。通過對李偲嫣如火如荼的外貌攻擊,我們反駁了她的什麼政治觀點?沒有。要反對她的政見,大可以直接有理有據地反駁,但人們卻常常選擇攻擊對方外貌。究竟她的主張不值一駁,還是以反對政見為藉口,進行外貌攻擊是那麼容易,可以滿足對女性評頭論足的慾望?外貌攻擊經常蓋過與女性的政見辯論,反對女性的政見常常成為外貌攻擊她們的冠冕堂皇理由。

相比男性,參與政治事務的女性好像要「額外」滿足一種「觀賞」要求。不滿足觀賞要求的女性——不漂亮、肥胖、不年輕——便要被拉出來嘲笑一番。

之所以稱之為「額外」的要求,是因為在政治領域中,男性似乎不太需要滿足這種要求。男性即使上年紀、不靚仔、肥胖……也較少被當做主要話題談論。即使存在對男性的外貌攻擊,也很少會完全蓋過關於他們的政見和能力的討論。

即使滿足所謂的「觀賞」要求,參與政治事務的女性也會因此被消費外貌,其真正的政治觀點和才能卻被淹沒。由反高鐵運動開始,何潔泓被封為「社運女神」,媒體愛追蹤她每日的穿着。然而她為運動所作的努力,過往的社運履歷,卻可能因「女神」之名而沒被嚴肅對待。

去年區議會選戰,游蕙禎狙擊梁美芬,不少人因喜愛她青春亮麗而稱她為「蕙禎BB」,輿論造勢也是「女神」大戰「鼠王」。回看去年,網上流傳一張圖片,將游蕙禎和梁美芬放一起,以對比她們的年齡與姿色。選戰結果梁美芬險勝,投梁美芬的選民被譏為「視力有問題」。然而究竟大家支持她的什麼政綱,她什麼政治理念勝過梁美芬,只關心她靚女的選民了解嗎?當人們的重心都放在女性外貌上時,女性的才能卻得不到真正的尊重。

梁美芬同時面對區議會選舉「死敵」游蕙禎,以及上屆立會選舉爭奪末席的民協老將譚國僑,再殺出新思維狄志遠搶票,令她大感選情受壓。(資料圖片)

外貌攻擊也是一種權力的遊戲

對政治領域的女性進行外貌攻擊,也隱藏權力不平衡的問題。攻擊男性政治人物的外貌,所得效果通常甚微,因社會傳統性別文化中存在一種刻板觀念,認為男性的才華比外貌重要,男人有才有權,女人自然就愛。然而,攻擊女性政治人物的外貌,比攻擊男性更容易一石激起千重浪,甚至能徹底擊垮她。無論女性的才華如何,樣貌還是很重要的,長得醜就算再有權有才都沒男人要,這是傳統性別觀念在人們思維上的烙印。(可以說,單身有罪的觀念對此也貢獻良多。)

回看香港政壇,外貌攻擊女性的例子耳熟能詳:人形豬、鼠王芬、龍蝦、元秋、掃把頭、四方卿……這些諷刺角度都在於她們的外貌。再看男性:垃圾桶、689、Tree 根……似乎人們都懂得從他們的政治能力、口才等等去嘲諷。同樣是因為不滿政治人物的作為,為何對女性就愛攻擊外貌?

觀乎美國人對特朗普髮型的議論,遠不足以激起反對陣營狂歡,更不會蓋過他表現自己的政治能力;反觀在香港的葉劉淑儀,2003 年推行《基本法》23 條立法時,其髮型被譏諷為「掃把頭」,甚至出版同名刊物《掃把頭》都掀起嘲諷熱潮。這使她在之後從政生涯中,需花費心力處理形象問題。蔡子強先生的舊文曾說,葉劉淑儀被嘲笑髮型,並非性別歧視,而是因為她推行政策不得民心,個人獨斷專橫,星斗市民沒什麼辦法,唯有從漫畫誇張等途徑反抗。然而,2003 年七一,50 萬人上街,正是反抗最直接有力的途徑。為何外貌攻擊這種所謂曲線救國的手法值得推崇?現代公民社會難道不應該倡導理性辯論?

葉劉淑儀 2003 年推行《基本法》23 條立法時,其髮型被譏諷為「掃把頭」,使她在之後從政生涯中,需花費心力處理形象問題。(資料圖片)

顯然,很多人清楚,笑一個女人的外貌,比笑一個男人的外貌,更具有攻擊力。這攻擊力正來自於不平等的傳統性別觀念,它可以外貌貶低甚至完全消解女性的才能,不止在精神上壓迫女性,更在現實中阻礙女性自我表達和自由發展。

對政治領域的女性作外貌攻擊,令整個女性群體處於一種被打壓的狀態。參與政治事務的女性,可以因為外貌「不達標」而被羞辱,從而令她們的政治主張被打壓甚至消音。準備參政的女性不免要擔心,自己樣貌是否符合所謂「標準」?在外貌「不達標」情況下,還應該參與政治事務嗎?我會否遭受外貌攻擊?這一系列的擔憂,都可以讓有意投身公共事務的女性對政治望而卻步;身在其中的女性,或會因無法忍受輿論欺凌,選擇退出;而不願退出的女性,卻必須承受這種傷害,甚至反思是否自己心理質素不夠強大。

受攻擊的女性對站出來回擊,都有不少顧慮。因人們會說,這是 fair game,你選擇進入公眾視線,參與政治事務,就「預咗」被評頭品足。

然而,這是 fair game 嗎?攻擊女性政治人物的外貌,以此貶低甚至抵消她們的政治主張,這究竟從什麼層面上是「公平」?正如上文已經論述,男性比女性較少需要承受這種攻擊,較少因這種攻擊而湮沒他們的政治主張。再者,為何參與政治事務的女性,就有義務接受外貌攻擊?如果說外貌攻擊也是言論自由,那麼,是的,正如人有成為性別歧視者(sexist)或種族歧視者(racist)的自由,我們不能限制人擁有這種思想,但這種思想在何種程度上是合理的(justified)?通過理性辯論,這種歧視性的思想應被批判。

評判女性外貌的標準大多從誰的視角出發?嘲笑李偲嫣,說愛她的男人胃口要好好,見到她「未食已經嘔兩碗」。這不是從女性角度去看李偲嫣,而是從男性角度去評價她是否符合男人的情慾標準。

上年 9 月,特朗普嘲笑美國總統選舉的黨內競爭對手費奧利拿(Carly Fiorina):「看看她的臉,有誰會投給她?」(Look at that face, would anyone vote for that?)奇怪了,這張臉若放在女性群體中,女性又會做出這種攻擊嗎?現時對女性的外貌攻擊,常常是一種符合男性視角標準,看女性樣貌符不符合男人胃口,滿不滿足他們的情慾想象。通過嘲笑女性外貌,男性似乎獲得一種對女性的外貌管治權、凌駕於女性之上的權力,去評判女性的樣貌符不符合我的性慾標準。

上年 9 月,特朗普嘲笑美國總統選舉的黨內競爭對手費奧利拿(Carly Fiorina):「看看她的臉,有誰會投給她?」(Look at that face, would anyone vote for that?)(Getty Images)

有人會說,這並非只是男性視角,一些女性同樣也用這標準去評價女性外貌。但區別在於,這種標準符合男性的視角,卻未必符合女性的視角。社會性別文化中對女性的審美觀,長久以來就由男性主導,由男性發展。女性對女性的審美觀,正是一直以來被壓抑而得不到良好發展的角度。

女性和女性主義者應反抗外貌攻擊

由上可見,對女性政治人物的外貌攻擊,實際是一種性別歧視問題——人們以反對政見為理由攻擊女性外貌,滿足對女性評頭論足的慾望。這種外貌攻擊讓進入政治領域的女性常常要滿足額外的觀賞要求,在外貌上承擔比男性更大的壓力。外貌蓋過了她們的政治主張,令她們的觀點得不到真正的公共辯論,她們的才能得不到展示和挑戰的機會。攻擊的背後更是一種不平等的權力,是借用傳統性別文化打壓女性表達自我和自由發展的機會。

因此,女性和女性主義者,應該清楚認識外貌攻擊對女性的性別打壓,要警惕這種全民狂歡、肆意諷刺女性外貌的現象,更不應參與其中,成為壓迫女性的共謀者。要知道,若我們今天不為這些受害的女性站出來,覺得事不關己,覺得自己比她們漂亮就可以了,明日就可能輪到我們遭受這種不公平的歧視。不單如此,我們今日可能符合審美標準、符合傳統性別文化觀念,免遭攻擊,然而這樣的「安全」根本不值得我們慶幸和驕傲。這種「安全」,是建基於我們乖乖留守加附於自己身上的性別歧視枷鎖。我們不要成為聽話的奴隸。我們有權要求一個讓自己免於性別歧視攻擊、公平參與政治事務的環境。

【全城最快 每日更新】看港大民調 最新候選人名單及走勢
【你該選哪位?】互動遊戲:選出最接近你的候選人
【了解候選人】他們為香港做過什麼?立場是什麼?
【深度評論】撥開雲霧 讀懂選戰形勢

(本文為來稿,稿件可電郵至iwanttovoice@hk01.com;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