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智慧燈柱復活人心未恢復? 莫乃光批智慧城市擺錯位

撰文:廖俊升
出版:更新:

近年政府積極推出關於智慧城市發展的措施,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特別列明推動智慧城市,例如「智慧燈柱」、「智慧監獄」、「智慧清關」。然而今年反修例風波中,有示威者在遊行期間,鋸斷位於觀塘常悅道的智慧燈柱,質疑具全景拍攝的智慧燈柱侵犯私隱,向政府表達不信任。
政府一再澄清智慧燈柱不存在侵犯私隱問題,更在八月底已迅速重新安裝遭破壞的燈柱,今天燈柱照常運作。燈柱雖已復活,市民的憂慮有沒有解決?市民對政府運用數據存在疑慮的情況下,智慧城市究竟可以如何發展?立法會資訊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認為,推動智慧城市並非純粹追求硬件,反而應該加強日常的應用,如應用在申請及處理派發關愛共享基金的4,000元上,更受市民歡迎。

「智慧城市」是施政報告的一項重點項目,其中提到發展智慧監獄、智能清關及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等計劃,項目亦已陸續推行。而在前年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提出超過70多項措施,當中包括備受社會爭議的智慧燈柱。今年六月底起,九龍灣常悅道、啟德承啟道和觀塘市中心已有50支投入服務,收集不同實時城市數據如氣象、空氣質素、道路車流。

多功能智慧燈柱技術諮詢專責委員會委員上月10日舉行第二次會議,委員其後親身到啟德承啟道視察智慧燈柱的內部結構及智能裝置。(資料圖片 / 羅君豪攝)

數據運用惹爭議 智慧城市發展受阻

然而,智慧城市與數據密不可分,政府將如何運用所收集到的數據,往往帶來私隱問題的關注。部分市民擔心,具攝錄功能的智慧燈柱存在監控的問題,就算政府一再澄清智慧燈柱不存在人臉識別系統,只收集氣象、空氣質素、道路車流等數據,仍有市民對此抱持憂慮和質疑。

今年八月,有地區人士發起觀塘大遊行,遊行其中一個議題正正是反對安裝智慧燈柱。遊行人士質疑燈柱的攝影功能存在人臉識別系統,以及擔心所收集的數據將作保安用途。遊行期間,有示威者將整支智慧燈柱鋸斷。政府其後證實,觀塘常悅道有20支智慧燈柱遭到破壞。

今年8月24日觀塘遊行期間,有示威者鋸斷在九龍灣零碳天地附近的智慧燈柱,並用繩索將它拉倒。(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鋸斷燈柱已迅速重裝復活

事隔逾月,被破壞的智慧燈柱已經「敗部復活」。位於九龍灣常悅道的二十支智能燈柱現已全部正常運作,其中一支早前被整支鋸斷的燈柱,亦已重新裝上。部分燈柱表層均有被塗污的痕跡,當中有一支仍被膠袋圍封。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回覆查詢時表示,已與路政署完成常悅道20支智慧燈柱的詳細檢查,並於八月底重置被鋸斷的燈柱。

+4

莫乃光質疑未解決公眾疑慮

鋸斷智慧燈柱能夠「復活」,市民對政府及智慧城市發展的信心又能否恢復?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就有所質疑,一天未解決公眾疑慮,問題始終都會存在,「要清清楚楚撤回所有監視系統的智慧燈柱,市民接受程度才會提升。」他直指單純追求硬件並非推動智慧的方向,「整返晒燈柱係咪代表好智慧呢?」

他解釋,數據運用帶來的私隱爭議在西方亦常見,例如是三藩市有人跟政府打官司,欲禁止警方運用閉路電視收集的數據。「AI的人面辨識是業界最具爭議的議題,因為科技可以被誤用。如今法律對政府來說像是無牙。法律落後,執法差劣,誰會有信心?」

莫乃光認為政府在發展智慧城市上是「擺錯位」,純粹追求硬件的意義不大,應改進市民生活上的智慧應用。(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市民會想要智慧監獄還是快點處理派發4,000元?」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

質疑智慧發展擺錯位 強追硬件大項目無意義

莫乃光認為,政府在智慧城市發展上,集中花錢在重大項目,但其實擺錯了位。他補充,智慧身份證、智慧燈柱和政府雲三大項目有其重要性,但市民更期待日常的智慧運用,例如是派發4,000元如何電子化,以及智慧租用康文署場地打擊黃牛炒場。「智慧監獄是否最重要?市民會想要智慧監獄還是快點處理派發4,000元?」他形容政府在推動智慧城市發展就如一直買新玩具,又舉例指新加坡在生活各層面已應用到電子化,香港則是裹足不前。

莫乃光批法例未能跟上科技發展,如現時法例未跟得上Uber這種形式的智慧程式。(資料圖片)

現行法律追不上智慧發展

智慧發展停滯,莫乃光認為法律支援不足成為重大阻礙。他指,數年前政府曾聘請顧問研究香港可如何推動智慧發展,例如是法律方面,惟前年政府提出的智慧城市藍圖時,並沒有提及法律相關的改善。「好似Uber,以及有人想要Home kitchen,法律停滯就無得郁。」他直言,現行法律落後,大大阻擋了智慧城市的發展。

政府少與業界溝通 莫乃光對施政報告無期望

至於今年的施政報告會如何推動智慧城市,莫乃光直言不抱太大期望,預計同樣是加大研究撥款或硬件升級。他解釋,受政治因素影響,政府今年甚少向界別諮詢意見,「開一個會,兩、三個鐘頭,與議員和業界的交流比以往更少,幾乎是沒有。」因此他認為今年的施政報告都會是例牌派錢和加錢為主。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智慧監獄」監控囚犯,懲教署、海關設面部識別。(資料圖片)

業界冀政府與市民多溝通

「智慧城市聯盟」資訊科技管理委員會主席龐博文認為,政府能夠加強與市民溝通,增加數據運用的透明度,釋除公眾疑慮。「政府和市民雙方合作才能做到,畢竟智慧城市不可以缺乏『人』。」同時他認為市民也要提高自身對私隱的保護意識,「像勤洗手一樣,要有全民安全意識的普及教育。」

冀公布利民的智慧措施

龐博文注意到政府已開始推行智慧城市的工作,例如設攤位試驗智慧燈柱及智慧監獄的操作,並嘗試開放智慧燈柱連接口,公開數據給市民使用。他同時認為,香港人對科技的接受程度相當高,互聯網之運用亦為全球前列,近年亦有轉數快及智能身份證等實踐,惟基礎建設上仍然不足,例如是缺乏實際設備和相關法例支援。他期望未來一份施政報告中,能夠繼續重視發展智慧城市,例如醫療上和智慧大廈等,提出方便市民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