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左無助解「獨」 堅守法治維護兩制才是正途

撰文:許楨
出版:更新:
香港要善治,從來不是鬥左就得以成事。如何以法治維護一國兩制的尊嚴,以及港人對高度自治的信心,才是排拒分離主義的正途。天天喊打喊殺者,其實在倒《基本法》的米,難道「阿爺」又不是了明於心麼?
許楨
如何以法治維護一國兩制的尊嚴,以及港人對高度自治的信心,才是排拒分離主義的正途。(資料圖片)

以「一國兩制.全面普選」解決主要矛盾​

和不少 80 年代成長的朋友一樣,無論自身政治信念,以及對我城的期盼,就算如何受到無情現實打擊,筆者仍然深信「一國兩制.全面普選」是解決主要矛盾的不二法門。無論基於對自己負責,還是要對社會坦誠,人到中年的我輩,都必須面對那段曾經追隨「民主回歸論」的過去。

面對本土崛起、港獨出選,我們才得以更堅信,公開、公平、公正地競爭,必然讓更好的信念、路向與主張呈現。不同政治理念和身分認同之間互相衝擊,才能讓市民作出最明智、最清醒的選擇。透過砥礪而自我完善,是心靈洗滌的必經之路。

以更年輕的港人為鏡,映照出在回歸歷程中成長的中生代,對自由、平等、法治的珍視,其實尤在「中華認同」之上——我首先是自由人,然後才是中國人。失卻法治,香港的繁榮與穩定,頓成無根之水。與港獨激辯,而非避戰或強行禁制之,才能展現「一國兩制」的價值。否則,又與中國內地何異?

學校如何處理港獨 港府立場不一成亂源

從個人到組織,無論對方的國族認同和統獨主張為何,彼此的法律和政治地位完全平等,一律當享表達自由。民主普選是目標,自由法治是底線,而連接兩端的「一國兩制」正是現狀。出於對自身主張的信心,既然「維持現狀.點滴改進」比「勇武獨立」將取得更多本土支持和國際認同;那就更沒有禁制對方參政、議政的現實理由。缺乎此,香港就不成其為香港。

據此推論,使出渾身解數壓制本土派的港府個別官員,才是「港獨有力挑戰一國兩制」論的信徒。事實上,無論是出於刻意還是大意,近日港府就「港獨訴求進入校園」的不同立場和各種演繹,成為本年度開學日其中一個亂源。

吳克儉局長訪京後說明,教師應在《基本法》框架下引領學生討論;及後,又有更高層級官員,表示並無討論空間。到了 9 月 1 日,吳局長再次重申立場。由此說明,無論關於中小學生「應否討論」港獨的立場為何,起碼,在「可否討論」的問題上,教育局並未遵循「最左路線」。

吳克儉局長由最初表示教師應在《基本法》框架下引領學生討論港獨;及後已表示並無討論空間。圖為本土關注組製作了有關港獨的宣傳單張,並於開學日派發予學生。(資料圖片)

指民間組織因港獨「違憲」 反映官員政法素養不高

事實上,就如數年前關於中小學生參與佔中的討論雷聲大、雨點小;眼前到校園派發傳單的所謂「港獨」主張者,也屬寥寥可數,更遑論形成組織。亦因此,英華書院校長才可以平常心道出「討論港獨非禁忌」。吳克儉並未「從緊從嚴」讓港獨討論絕跡於校園,很可能是基於「主張港獨等同犯叛國罪」的論述幾無法律基礎可言。愚以為,無論是否涉及統獨,有香港政界、學界、法律界人士認為,有普羅大眾或民間組織「違憲」,這本身就是笑話。

個別海洋法國家專設「憲法法庭」,其主要作用是裁定該國行政當局、立法機關,有否遵照憲法精神來立法、施政。從來,只有新修法律條文和具體行政措施是否合憲的問題,與民眾的言行完全無涉。無論是共和制還是君主立憲,只要不是封建皇權,憲法就是行使公權力的契約,是政府對民眾的保證。

復又,即便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可能以憲法條文去治罪;憲法是一切母法之母,如新修《國安法》的總則是母法,其下才衍生各式刑法。而只有刑法和民法,才可以成為各式訴訟判決依歸。因此,說普羅百姓因政治主張與憲法不同,就算是違法,這其實是層次不高的常識及邏輯謬誤。政法素養如此,只會進一步貶低港府的管治威信,北京或須督導相關人士的言行,否則無益於一國兩制的實施。

吳克儉局長月初出訪秘魯及美國,月中則到訪上海復旦大學。(資料圖片)

維護一國兩制信心 才是排拒分離主義正途

進一步講,不用說港府、建制與泛民之間,哪怕是憑藉不同理由和背景晉身行會者,同樣在面對分離主義挑戰之時,其氣度和判斷也是高下懸殊。當有行會成員連日疾呼,討論港獨必致叛國罪行,因此在校園連討論也不必之際,卻有陳智思等更具政治智慧、理性思維的行會成員表示,校園禁「獨」既不應該也不現實。

可以說,香港要善治,從來不是鬥左就得以成事。如何以法治維護一國兩制的尊嚴,以及港人對高度自治的信心,才是排拒分離主義的正途。天天喊打喊殺者,其實在倒《基本法》的米,難道「阿爺」又不是了明於心麼?

(本文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