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工.一】示威衝突頻發 前線清潔工「被催淚」成日常

撰文:張夢瑩
出版:更新:

最近半年,香港街頭不時煙霧彌漫,在示威者與防暴警察對峙背後,還有一個個清潔工努力恢復公共環境的潔淨衞生,他們與衝突雙方的最大分別是,要在幾近「零gear」、無支援下,日復日在被催淚煙污染的環境中清理滿目瘡痍的街道,不但工作量大增,更恐損害健康。這群默默為城市恪盡職守的基層工人的窘境,再次突顯外判制度如何無視前線工友的人身安全和勞動權益。

13/11/2019 【10:06】旺角仍然有濃烈的催淚煙味道,不少途人要掩鼻而行。有清潔工因氣管敏感要走到一邊休息,亦有清潔工指口罩數量不夠;

16/11/2019 【21:24】(旺角)現場有清理道路的工人,戴着防毒面具工作;

18/11/2019 【07:48】清潔工人在旺角彌敦道及亞皆老街交界清理路障;

外判清潔工負責清潔示威後的「戰場」。(資料圖片/余俊亮攝)

反修例風波延續至今,示威者、防暴警察始終是傳媒焦點,在鏡頭下他們激烈地打鬥、喊口號,不一而足。但隨意翻查媒體的每日直播記錄,便會發現清潔工比參與「和你塞」的示威者還要早「上戰場」,卻與防暴警察一樣工作至深夜。返早班的清潔工要趕在道路變得繁忙前,盡力清理人行道被掘起的紅磚、堵路留下的路障、翻倒在地的垃圾等,工作量大增;返夜班的清潔工亦不時要在沒有任何防護裝備下無辜「硬食」催淚煙,而這些清掃街道的工人大多是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外判承辦商所聘用。截至去年底,該署聘用的清潔工人中,有83%、即9,834名為外判工。

在這場社會動盪中,這群清潔工人始終站在前線為整座城市服務,他們迫切需要更多的保障與支援,但緣何反修例風波爆發至今逾半年,來自民間團體關於增加前線工人口罩、裝備的呼籲卻一直沒有得到妥善回應?事件既反映政府在監督外判承辦商上的失職,而究其根本,更是外判制度以「成效為先」導致無法自我完善的先天缺憾。

11月19日,「援救理工」次日清晨乾淨的彌敦道。(資料圖片/張夢瑩攝)

前線員工無處可避 食環署指引缺效力

去年11月18日晚,大批示威者被警方圍困在香港理工大學校園,數以萬計示威者因而湧到靠近該大學的油尖旺區「支援手足」,並與防暴警察在彌敦道爆發激戰,無數人行道的紅磚被掘起,堆作路障。翌晨沿彌敦道步行至旺角,若不是馬路兩旁路肩有一堆堆未及清理的紅磚,加上渾濁空氣中殘留着警方深宵施放的催淚彈味道,很難想像這條主要幹道才剛剛經受催淚彈、汽油彈的洗禮。

清潔工人職工會組織幹事梁芷茵指出,像彌敦道這樣的交通要道能夠從一夜混亂中迅速恢復通車,全賴流動清潔隊的工友清理。她表示,流動隊工人在衝突後的清晨約6時便趕抵現場清除路障,當時刺鼻的催淚煙氣味仍未散去,清潔工友沒有從食環署或承辦商獲得足夠的口罩,便要忙於開通受阻的道路,不少人眼睛、氣管感到不適。

梁芷茵指出,流動隊工人在衝突後的清晨約6時趕抵現場清除路障,催淚煙氣味仍未散去,清潔工友沒獲得足夠的口罩,不少人感到不適。(資料圖片/鄧詠中攝)

清潔工人職工會去年8月曾調查清潔工人的工作狀況,75名受訪工友全部曾在工作期間遇上警察施放催淚彈,過半數曾出現眼晴乾澀、氣管不適、皮膚敏感等問題。工會在9月將調查結果交給食環署,要求加強對前線工人的保障,9月中後陸續獲回應。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在記者會提及已經向承辦商發出指引,提醒他們遵照合約及《職業安全及健康條例》(香港法例第509章)的標準給予員工合理保障。梁芷茵質疑,雖然食環署聲稱已經給承辦商「指引」,提醒他們要提供如N95口罩等適切保護裝備,必要時更要提供頭盔,但「指引」卻無約束力,政府亦承認現階段沒計劃撥款予承辦商以增加保護裝備,如此情況下,承辦商根本沒有動因改善,如何適切保障工友?

除了提供防具保護外,更理想的做法是,讓清潔工在衝突激化前遠離現場。當問及清潔工人阿雪在工作期間可曾吸入催淚煙時,正於彌敦道旁清理垃圾桶的她帶點自豪地說,自己警覺性不差,加上「跑得快」,至今也能及時離開「煙區」。阿雪在下午5時至晚11時上班,她興致頗高地和記者談論示威者和警察的衝突,又表示雖然垃圾桶在每次衝突中都會遭殃,她卻沒多大怨言,因為有許多市民會幫忙撿拾散滿地的垃圾,不覺得示威給她的清理工作帶來特別大的影響,她還瞇着眼、用兩隻手指比了個「錢」的手勢說:「不要為公司拼命,做多一點或是不做也是那份糧。」

不少外判清潔工已上年紀,在催淚彈危險來臨時未必能及時躲避。(資料圖片/張夢瑩攝)

就着油尖旺區路面的清潔工作量增加,記者以書面向食環署查詢會否作出相應的人手調整,食環署回覆指,承辦商會根據專業知識作出調整,而負責油尖旺區街道潔淨服務的承辦商莊臣表示「無可奉告」,承辦旺角東街道潔淨服務的萬成則表示不方便透露。

五十出頭的阿雪在清潔工人中尚算年輕,可以警覺地發現衝突臨近而速逃,但更多推着手推車、只能在街上緩慢前行的年長清潔工人又如何自保呢?梁芷茵透露,隨着近幾個月示威不斷升級,外判清潔的管工開始會在察覺不對勁的時候指示工友撤離或留在安全地方,至於什麼地方是最安全,指引則未說明,所以有些工友笑言「當然是屋企最安全啦」。

梁芷茵續指,公司在撤離方面沒有與員工好好溝通,亦沒有明確指引,一般由前線主管因應現場情況自行判斷;就算公司讓員工早走,年紀較大的清潔工在掃街時未必能第一時間收到主管的指示,即使收到亦不一定能及時消化信息。她又提到,現時政府的外判清潔工中估計有2,000名為外籍人士,他們當中不少人不懂中文,電光火石間要了解狀況並及時撤離,並不容易。至於負責廁所和街市清潔的工人,受環境所限,亦難以即時知悉街上情況,更難在警方施放催淚彈前及早離開,往往只能留在工作場所內躲避。

梁芷茵指,公司在撤離方面沒有與員工好好溝通。(高仲明攝)

究竟有關指引的具體內容為何?承辦商如違反指引,沒有提供合適裝備又有何罰則?食環署回應工會時,以該文件為內部指引為由,拒絕提供予工會。梁芷茵指,食環署一味說食環署負責巡查的員工會監管前線清潔工的工作狀況,但如果沒有罰則,指引又不公開,發現問題時怎麼辦?她批評政府面對質疑時只是說:「你叫工友打電話到中央調查隊投訴吧」,如此種種的溝通不順暢、指引不清晰,導致前線清潔工頻頻「硬食」催淚彈,甚至在示威現場被誤傷。

繼續閱讀:

【清潔工.二】外判制度下 清潔工困境豈只「被催淚」

【清潔工.三】扣分制無力監管外判商 政府何時才肯正視?

【清潔工.四】海麗邨罷工帶來改變 政府新措施能否消除剝削?

相關文章︰

上水公園曾受催淚彈波及 清潔工人沒裝備以高壓水槍洗地

【都市貧窮】外判清潔工裝備不足 貼錢打工

【催淚煙遺禍】清潔工零裝備清潔 藝術家倡清理殘留物重新招標

【11.18‧油尖旺】彌敦道殘留強烈刺鼻味 清潔工無裝備頂硬上

上文節錄自第196期《香港01》周報(2020年1月6日)《被催淚的清潔工 揭示外判制度之惡》。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