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隱田園.五】呼朋引伴 進山尋回生活節奏

撰文:李照興
出版:更新:

花蜀黍從事媒體有近十年日子,先是負責設計,後專攻攝影,並曾在上海率先開設一間專營日本限量匠人創製器皿的小店,在生活美學圈略有名氣。

「每隔一兩個月會到日本各地拜訪不同的器物作家。他們對是否想作品在中國售賣,或者如何售賣都較為保守,也不清楚中國市場,所以每次都得費一番工夫才能拿到大家都滿意的作品回國展覽及銷售。」這裏說的作家,是指日本陶藝、器皿或玻璃工藝匠人。

地 點: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山區

下鄉人:攝影師花蜀黍

花蜀黍在城市開精品店、在深山設旅店,來回於城市與山林之間,慢慢尋回自己理想生活的速度。(作者提供)

事實上,對傳統匠人的稱道,嘆息傳統的失傳,已漸成為中國社會對過度標準化及城市化生活的一種反思。對於慢慢專心去做一件作品,不追求即時成效,對美的追求,同樣漸漸深入新一代文化人的生活想像。也許基於這種對美物的喜好,也洞悉上海及杭州已形成消費市場,花蜀黍萌生到鄉間開設民宿的想法。

這可算是文化人下鄉的一種典型狀態:本身對生活美感有執着,受過審美教育及視野較廣,跟社會主流價值觀不一定全重合(一般是先在大城市拿好居住身份,買房子及展開職場生涯等),敢於追求有別傳統的生活,從大城市走到深山,某程度上建立屬於自己的微小世界。對比起跟其他人可能是基於逃逸的心態不一樣,花蜀黍看來更多是基於渴求營造具個性的自我空間,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冬日傍晚,躲進深山與好友聚餐,是不少城市人懷想的恬淡生活。(受訪者提供)

城鄉往返 穿梭鬧市與山林

在跑進杭州西面的臨安深山之前,出生於廣州的花蜀黍曾在巴黎求學,後在上海發展。那是媒體較昌盛的十年,直到幾年前,又趕上新媒體的興起,參與了現在極知名的視頻媒體的開創。

其事業路途也有點像媒體發展的縮影。由紙本的黃金歲月,忽然就轉到視頻。沒多久,新平台也轉型,要兼做實體店,甚至開發共享空間和精品酒店,像雜誌走上立體化的過程。

跟傳統觀念上的退隱山林不一樣,他選擇的不是完全擺脫城中生活,上海的店仍開,但不用天天打點,來回於城市與山林之間,主要是尋回自己的速度。

要到臨安這深山上的民宿,從杭州過去還要兩小時。由於位處江浙一帶的淨水源頭,最後一段是湖水與竹林相間,每次回來,開到最後上山這一段,「心情自自然然就輕鬆起來。」

山中自有山中的時間觀,不需依循城市的生活節奏。對花蜀黍而言,山上的民宿更像山上的家和客廳。(受訪者提供)

保有初心 安靜做喜歡的事

待在山裏可做什麼?「其實就是安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初心就那麼簡單。「那時我們想做一個空間,因我覺得,在山裏的時間跟城裏時間是不一樣的。山中有山中的時間觀,不需依着城裏的節奏生活。餓了才做飯,也可以不吃。晚上沒太多打擾。」

作為器物愛好者,從零開始規劃一個空間,好處就是可把自己嚮往的生活理念融於其中。「譬如說我們南方人,特別嚮往下雪,以及在屋內點起火爐那感覺。」

於是,花蜀黍有了這種想像的實踐:「不如我們找一個冬日,遠離鬧市,躲進山上,在柴火燃燒的火爐旁,把酒談天,講夢想,談生活。於玻璃透頂的大廚房中一顯身手,食物不需要奢華,但朋友之間相互傳遞分享。」

躲進山中,可以遠離鬧市,享受生活。(受訪者提供)

對花蜀黍而言,這山上的民宿更像一個山上的家和客廳。去年冬天,他和一些媒體及文化友人,辦了一場山中讀書會及聚餐,並請來香港的跨媒體創作人歐陽應霽和內地多位作家到場。讀書會客席主催人彼得貓遠自廣州過來,把有點名聲的廣州書墟「空運」到山裏。上海著名茶文化推手沏茶顯身手,用最純淨的溪水來泡茶。還有杭州過來的餐廳主理和策展人,一位到林中找食材,一位寫生創作。大家一起準備晚飯,然後在屋內火爐邊,翻開帶來的書本,細訴各自的閱讀故事。「難得是去年雪花也特別早,在沒有預計的情況下,初雪就落在後山,薄薄的一層,覆蓋了竹林、溪流。於是,大家又即興跑到山上,利用初雪的冰化成水,在零度的天氣下煮咖啡。」

不過,也不宜把下鄉建民宿過度浪漫化。就在農曆年後的回訪中,主人更新了入住狀況。原本長假期有八成入住,後來都因肺炎疫情取消。未來季度,「生意將會相當慘烈。」像對造夢者的當頭棒喝。

系列其他文章:

【歸隱田園.一】新時代生活態度 內地文化人逃離大城市

【歸隱田園.二】擁抱大自然彌補文化缺失 我們想要什麼生活 ?

【歸隱田園.三】愛山林也愛享受 建基於「鄉奢」的消費新需求

【歸隱田園.四】反璞歸真 賦予古城文創價值

【歸隱田園.六】覓地成家 享受清風體驗野趣

上文刊載於第200期《香港01》周報(2020年2月10日)《新下鄉時代 退隱山林建理想國:呼朋引伴 進山尋回生活節奏》。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