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千億谷創科應用研究未受惠 理大衞炳江冀擴大資助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理大早前公布最新研發的呼吸道傳染病快速測試系統,一小時內可檢測多達40種病原體,研究成果引起迥響,惟數年前不獲港府資助,令不少人婉惜。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接受《香港01》專訪時透露,據知當年申請落選,或因技術被視為「未成熟」、研發「未必需要」。他指,不能斷言審批委員無眼光,但綜觀本地應用研究在申請資助上十分困難,即使政府近年斥逾千億元發展創科,但多個基金的資助金額仍然偏低,難助開支較大的應用研究。他期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能再「加碼」,未來五年提高科研投資佔GDP比率至3%,並加大資助應用研究。

【逃犯條例】理大副校:入獄學生學位非必然保留 視乎個案決定

當年曾私下了解,研究落選死因或是「技術未成熟」、「(研發)未必需要」。
衞炳江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表示,即使政府近年斥資千億元於創科發展,但資金卻未有著力投放在應用科研。(李澤彤攝)

2003年本港經歷沙士一役後,理大與港大於2015年成立基金,支援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相關研究,以加強保護公眾對抗傳染病。兩校團隊大約3、4年前欲向創新及科技基金申請約2,500萬元,資助研發全新快速檢測系統及本地疫苗,惟申請最終落選。

未成功獲批資助或因「技術未成熟」

理大副校長(科研發展)衞炳江表示,當年曾私下了解,落選死因或是「技術未成熟」、「(研發)未必需要」。他坦言,資助不獲通過,曾感到不高興,但不會斷言審批委員會欠缺眼光,「我唔會怪ITC (基金),無理由成敗論英雄......好難咬住一個case話,你唔肯支持嘅成功咗,就話你班人做得好差,咁係唔公平。」

不過,兩項應用研究不獲政府資助後,團隊再無尋求申請政府資助,直接由團隊成員之一、澳門科技大學醫學院院長霍文遜的生物科技企業公司斥資,令研究得以持續,日後將在深圳投產。

理大研發全球最全面的自動快速診斷系統,可同時檢測多達40種傳染性呼吸道疾病。醫護人員將試劑盒放在檢測儀後,儀器便可自動檢測樣本。(理大提供)
要做得我哋呢樣嘢,一定係向創新及科技基金申請資助,無其它門路。
衞炳江

千億投放創科  大多研發基金資助金額細

今屆政府投放逾千億元發展創科,當中有330億元用於基金和補助金,是研發經費的重大來源。不過,衞炳江認為,本港申請應用研究的經費至今依然困難,政府資源側重於基礎科研,忽略應用研究,大部份基金的資助金額太小,選擇不多。

現時大學研究經費主要來自兩個途徑,分別是教資會撥作研究用途的經常補助金,以及研資局以競逐形式批出的研究撥款。大學亦可向商界或其它政府機構的研發基金申請資助,包括創新科技署的創新及科技基金、食物及衛生局的醫療衛生研究基金等。

不過,他以今次應用研究項目為例,申請金額龐大,涉及過千萬元,團隊僅能向創新及科技基金申請,一旦落選後,並無其它申請渠道,「研資局係做基礎研究,食衛局轄下的研究基金,上限都係百幾萬……其它基金的資助金額相對細,一定係低過二千萬。如果項目涉及三千幾萬,撥款就要經過立法會審批。」

理大與華為早於2007年合作科研項目,2016年設立本港首個先進系統與光通訊聯合實驗室。(李澤彤攝)

倡科研投資佔GDP升至3% 推動「下游」開發高端科技

衞炳江指,本港應用科研的生態至今尚未成形,應用研究屬「高投資、高風險、高回報」,政府作為本地科研的主要投資者,審批思維卻傾向保守,資助平穩、突破性不高的項目;商界不熱衷投資本地應用科研,即使願意注資,亦基於商業考慮,對研究成果、賺取的回報要求高,變相申請資助的門檻甚高。

他同意,今屆政府大力注資創科發展,但對比周邊國家及地區依然落後。在2018年,本地研發開支僅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為0.86%;在2014年,新加坡為2.19%,台灣為3%。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於周三公布,他期望,在未來五年,港府能再倍增科研投資佔GDP的比例,由目標2022年達1.5%,提升到2025年可達3%,並加大資助應用研究項目,提高各基金資助金額上限。

長遠而言,他認為,本港應思考推動發展高端科技產業。本地與深圳科研過往有「前舖後居」的定位,即香港精於研究,內地擅於生產,但衞認為,香港有能力包辦高端科技的研究以至生產,從而製造更多工科職位,吸引本地人才留港,令整個產業鏈更完整。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