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暴跌.深度】國際油價見負 點解香港入油仲咁貴?

撰文:林嘉淇
出版:更新:

國際油價持續低迷,紐約期油上周一(4月20日)一度跌至負40美元,收市報每桶負37.63美元,是歷史上首次負值收市,跌幅逾300%。倫敦布蘭特期油亦跌至每桶25.57美元,跌幅達9%。燃油一直是除了停車場費用之外不少車主的主要「養車」支出,國際油價暴跌,本地車主自然對燃油價格跟隨下跌抱有期望,然而,事實卻非如此。面對本地市場長期存在的「加快減慢」現象,競爭事務委員會主席胡紅玉周一(4月27日)直指,本港油公司及油價「無自由市場、只有Market Failure(市場失靈)」,呼籲當局透過政策干預調節油價。

紐約期油與布蘭期油同為國際油價的重要標準,近期的跌勢與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不無關係。但國際油價跌跌不休之下,香港燃油價格卻不為所動。根據國際油價監察網站GlobalPetrolPrices.com,香港車用汽油與柴油價格均冠絕全球。截至4月20日,香港每公升汽油價格高達16.64港元。比國際平均價格7.19港元一公升貴逾一倍。

香港油價為何「百毒不侵」?莫非是油價下跌的影響還未浮現,車主「入油好時機」還未到?

近期國際油價的跌勢與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不無關係。(Getty Images)

香港油價會大跌?

非也,環境局年初回應立法會議員針對汽油價格的提問時曾這樣解釋:由於香港沒有煉油廠,故本地的車用燃油是進口成品油,而非原油。故此國際原油價格升跌與車用汽油零售價格並不一定有直接關係。

縱然政府表示一直監視本地車用燃油零售價,並依照國際油價作為參考,不過政府的國際標準是「新加坡普氏平均價」(即新加坡無鉛汽油和車用柴油的離岸價),而非紐約期油及布蘭特期油。

參考消委會油價的數據,經過計算折扣及除稅後,以普通級汽油為例,近一個月一公升汽油價格徘徊在8元至10元之間。不妨比較一下進口價格與汽油零售價兩組數字,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去年9月每公升車用燃油平均進口價為$4.21,平均零售價為$15.92;今年2月每公升的車用燃油平均進口價為$3.89,平均零售價為$16.03。進口價上升,不等於零售價同樣上升,反之亦然。那麼,油價升跌到底有何依據?

進口價上升,不等於零售價同樣上升。油價升跌到底有何依據?(資料圖片)

值得留意的是,消委會曾於2015年分析車用燃油價格,發現油價存在「加快減慢」的問題。不少油公司表示國際油價高低與汽油零售價沒有直接關係,反指因為成本上升而影響油價,他們口中所說的成本包括汽油稅(香港每公升無鉛汽油收取$6.06稅)丶油站地價丶租金差餉等等。不過,這些成本是否一直上升而令油價出現「加快減慢」的情況?社會輿論質疑這種說法。

立法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周一召開會議,不同黨派的議員便異口同聲指斥本港油價之所以「加快減慢」,是由於油公司涉嫌「合謀定價」,要求當局提交相關資料予競委會調查。競委會在2017年曾針對油價問題發表過市場研究,不過由於競委會缺乏收集資料權力,企業可拒絕交出相關資料,研究報告便缺乏了燃油零售商的「純利利潤」的數字,令競委會難以對油公司真正利潤有更深入的分析。報告結果亦沒有獲政府採納。

即將卸任的競委會主席胡紅玉回應議員質詢時透露,曾試過向油公司索取資料,但對方表明「敏感資料唔可以給你」,競委會展開研究期間更收到油公司的律師信,對方要求在報告發表前先檢視「核實」。

香港汽油選擇少

胡紅玉去年接受《香港01》專訪時便曾指出,油價令她「激到紥紥跳」。她對政府拒絕規定油公司重新引入較廉價的95汽油的解釋尤其感到不滿。目前,香港各大油公司只售賣兩種汽油:98 辛烷值標準汽油及98辛烷值特級汽油。競委會的報告曾提出,政府可直接規定零售商引入較低價格的 95 辛烷值汽油,為消費者提供較廉價的替代品。不過,環境局在報告發表一年後表示,擔心建議會影響市場對油站重新招標的反應,會減少投標者的數目。同時強調,「除非有十分充分的公眾利益理由,否則政府應盡可能不干預車用燃油業或規管其經營模式」。

政府以「自由市場經濟運作」作為「不干預燃油業」的理由。(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競委會這份報告有兩項值得留意的數字:

一丶競委會於 2017 年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進行抽樣調查,發現香港私家車超過 99% 可使用 95 辛烷值汽油,只有大概 15% 推薦駕駛者使用 98 辛烷值汽油。

二丶另一調查發現,逾八成半的受訪者表示假如較低辛烷值的汽油零售價比 98 辛烷值汽油便宜 10%,他們有可能會轉用;當中,有接近一半的受訪者更表示肯定或極可能轉用。

在鄰近的新加坡,2016年當地競爭局曾針對車用燃油報告進行市場調查,不同於香港的是,新加坡四大油公司均有出售95辛烷值汽油及98辛烷值汽油,當中有六成的車主選用95辛烷值汽油,只得不足三成選用後者,價格是一大重要因素。

政府以「自由市場經濟運作」作為「不干預燃油業」的理由,但矛盾的是,一眾車主在油公司不引入較廉價的汽油情況下一直「捱貴油」,變相令消費者沒有選擇,油公司之間也沒有「價格競爭」。消費者在自由市場內本應有「選擇」的權利,但政府卻又以「自由市場」為由而不干預油公司的商業決定。

更多《香港01》深度報道文章:

【新冠肺炎.深度】美國為何掀起「搶槍潮」?子彈能夠殺死病毒?

新冠肺炎.深度|再不減租5000店舖或執笠 政府「呼籲」有用嗎?

【深度】你不知道的排名遊戲——「最自由經濟體」是美譽還是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