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危雀鳥】由俄羅斯飛往東南亞 勺嘴鷸難敵廣東捕雀網

撰文:吳韻菁
出版:更新:

勺嘴鷸(音:「核」)全球只餘下約600隻,國際IUCN紅色名錄將其保護現狀由「瀕危」提升到「極危」,若不加緊保育,勺嘴鷸有可能於數年內絕種。
勺嘴鷸最大特徵是湯匙形狀的嘴巴,牠個子雖小,但每年飛行共8,000至1萬公里,由俄羅斯起飛,飛越韓國、日本、中國江蘇、福建、廣東、香港,到達東南亞地區包括泰國、緬甸、孟加拉及越南。
勺嘴鷸的旅途可謂「關關難過」,牠們所到之處都相繼面臨發展,部分地區有人設網捕雀作食用。保育這種細小的水鳥,需要全球共同努力。

勺嘴鷸的遷徒路徑極長,所到之處危機重重,如華南地區常有捕網捉雀,不少雀鳥難逃扼運。(受訪者提供,Gerrit攝)
勺嘴鷸的嘴扁平,就是為了方便在泥灘上覓食。(Birdlife international facebook)

全球暖化影響繁育

自2002年以來,俄羅斯發布初步調查,顯示勺嘴鷸的數量正在下跌。「香港觀鳥會」中國項目助理經理傅詠芹(Vivian)亦指,當地野狗數量較多,獵食時影響雀鳥生存。另外,全球氣候變化現象亦有可能影響勺嘴鷸的繁殖與覓食。「勺嘴鷸每年約3、4月便會回程返到俄羅斯,氣候變遷有機會令溶雪時間提早或延遲,影響到其他昆蟲出沒時間,令剛抵埗的勺嘴鷸未必能找到食物。」Vivian指有關數據仍需要作進一步調查,但氣候變遷對勺嘴鷸造成潛在影響。

填海工程令補給站消失

另一個對勺嘴鷸更大的威脅發生在中國和韓國中間的黃海區。勺嘴鷸每年8月左右從俄羅斯往南飛,會經過中國遼寧鴨綠江、江蘇、福建閩江口等地。其中以江蘇如東和條子泥最為重要,每年秋天有近三分之一的勺嘴鷸在此停歇。「有保育專家為部份於江蘇停歇的勺嘴鷸安置腳環,以茲識別。他們替環置誌的勺嘴鷸作檢查及量度體重,發現勺嘴鷸於剛剛抵達江蘇和福建時的體重較輕,停留一兩個月後,牠們不但換了新羽毛,還儲肥了自己,體重增加不少。可證明這兩個地點是牠們的重要補給站。」

中國內地政府近年不斷開發沿海地區, 有研究顯示, 在過去的半世紀, 由於填海工程和工業開發, 中國已損失了超過50%的濱海濕地。內地如江蘇條子泥、韓國新萬金亦有填海工程,工程正是勺嘴鷸停歇的位置。其中新萬金計劃更是世上最大規模的圍海造陸工程,此計劃被批犧牲生態。黃海地區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水鳥遷飛網絡的中央, 每年千萬隻水鳥依賴這些濱海濕地補充能量, 濱海濕地的消失必會危害勺嘴鷸和其他水鳥的生存。

此外, 近年內地地方政府進行美化工程,於泥灘種植外來入侵品種「互花米草」,米草擴張得快,影響勺嘴鷸和其他水烏覓食。「勺嘴鷸的嘴部有感應器,方便牠們在平坦的泥灘或濕地覓食小蝦或細小的生物。若要是泥灘上多了植被,牠們根本沒有落腳(意即站立)的地方。」

泥灘表面上空無一物,泥下藏有富豐物種如小蟹、蜆。內地政府為美化泥灘,種上了來自美洲的「互花米草」。泥灘多了植皮,令勺嘴鷸難以撥開米草覓食。(受訪者提供,董文曉攝)
Vivian每一至兩個月便要到內地考察雀鳥情況,每次約逗留一星期,並且在當地進行宣傳和教育工作。(受訪者提供)

華南地區「一網打盡」

要是勺嘴鷸幸運地飛越中國東北部,來到華南地區和東南亞,牠們還要闖過重重捕鳥網。「華南地區如廣東一帶,有農民和漁民架起重重大網來捉雀,捕網大得能將所有雀鳥一網打盡。「當地人指雀鳥影響他們的農作物及漁獲,但有些捕網的位置與農田和漁塘有一段距離,似是為了食用而捕雀而非保護收成。」Vivian提供在當地拍攝的照片,見到雀鳥掛在網中死了多天亦無人將雀拿下,狀甚可憐。

可幸是,香港觀鳥會於2005年開始與內地觀鳥會合作調查水鳥狀況,2011年與內地保育人士一同保護勺嘴鷸,並向當地人講解勺嘴鷸的嚴峻生存狀況。「當地人初時對勺嘴鷸一無所知,現在除了認得出牠們外,更願意收起捕雀網。」Vivian對此感到安慰。

各地均有不同威脅勺嘴鷸生存的狀況,需要政府、保育團體和民間一起解決。全球保育雀鳥人士亦為勺嘴鷸共同努力,Vivian更畫了1300張圖畫,將交由各地的學生填色,製作動畫宣傳保護勺嘴鷸訊息,動畫更將於本星期日(12月4日)於英國第4台節目「China: Between Clouds and Dreams」播放。(見另稿:【有片】港女生繪1300畫製動畫 保育瀕危勺嘴鷸 英電視台明播影

江蘇條子泥、韓國新萬金亦有填海工程,工程所在地正是勺嘴鷸停歇的位置。(受訪者提供,董文曉攝)
遼寧雙台子河口是生態保護區,每年都有大量候鳥在此地停留作補給。(受訪者攝,張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