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轉換行房姿勢可增受孕機會? 醫生稱這3個偏方其實都沒用

撰文:聯合新聞網
出版:更新:

台灣人口呈現「生不如死」,疫情所致出生率更低迷,今年1至8月的出生總人數,更是首度跌破10萬。專業醫師發現,不孕夫妻有常見3大拖延觀念,包括拼命食補、性行為換體位,及算排卵期,這些觀念並無錯誤,但卻是會拖延最佳懷孕時機,恐讓想孕的人「瞎忙一場」。

一名43歲的女性,婚後就開始積極備孕,但如今結婚已經5至6年,肚皮卻一點動靜也沒有,雖曾赴生殖門診求助,但夫家卻堅持自然受孕,花上大把時間,服用中藥跟保健食品、每個月計算排卵期,仍然沒消息。

台灣開業診所婦產科醫生李怡萱說,過去試管嬰兒療程費用高,成為求子路上一大沉重負擔,現已當地有補助能減輕經濟壓力。然而,仍有許多不孕夫妻對於試管嬰兒有「不自然、人工」迷思,嘗試各種方法只為自然懷孕,卻遲遲無果。

無法懷孕,別以為這3件事可以幫到你!(點圖了解)

+5

現代人普遍晚婚,「年齡」是懷孕的關鍵。李怡萱提醒,如過度追求自然受孕,未積極尋求專業不孕症醫生檢查,恐耽誤適當懷孕年齡,像是自己收治40歲女性曾流產,想拼再孕,就診才發現竟是子宮沾黏、高齡卵子質量低惹的禍,並非體質問題。

李怡萱接着列舉,診間常見3種拖延觀念。她說,首先曾遇過許多女性,發現自己有難孕、不孕狀況後,會開始積極調整飲食,舉凡食補、營養品能吃就吃。然而,想成功懷孕,體質固然重要,嘗試一段時間還是未能懷孕,就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諮詢,檢查是否子宮構造、免疫內分泌或是胚胎異常問題,對症下藥。

其次,對於不孕症夫妻而言,調整性愛體位也是助孕方法之一,墊高骨盆等體位,被認為能提升精蟲進入體內的機會,提高受孕率。李怡萱說,性愛體位可以增進夫妻之間的情趣,但並不是影響受孕的重要原因,精卵品質才是關鍵。

最後則是計算排卵周期。李怡萱指出,​35歲以下的女性每個周期成功懷孕的機率約是20至25%,隨着年齡增長而下降,排卵期雖是受孕影響因素之一,但計算排卵期容易造成夫妻間的壓力,讓「做愛」變成「做功課」。

提高受孕機會,從年齡掌握「生機」,李表示,35歲以下的女性,可嘗試1年未避孕、自然受孕,35歲以上則是有半年觀察的時間,若遲遲未成功,需要及早就醫,特別建議40歲以上者,若想要懷孕可以直接赴醫療院所,做不孕症相關評估,避免錯過黃金孕期。

相關文章:懷孕|男性精子數量近年持續下降 喝可樂不殺精但要避免這些習慣

相關文章:黃體素能助孕?行房後要抬高腳? 婦科醫生分享5項不孕傳聞真假

+14

相關文章:【懷孕】排卵試紙用來驗孕準確嗎? 一文了解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17

延伸閱讀:

防疫旅館補助 觀光局長:延長到明年6月底、每房1千元

今年冷冬還是暖冬?彭啟明:偏弱到中等反聖嬰發展中

【本文獲「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