隘洲天后、三角天后、三洲天后 估吓係香港邊區嘅天后娘娘?

撰文:梁雪怡
出版:更新:

據《香港歷史趣談》資料,相傳天后姓林名默,出生於中國福建省莆田湄洲島。一出生不哭不鬧,因而取名為默。
自北宋已開始受人建廟膜拜,逐漸傳播到福建、浙江、廣東等沿海省分。自從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受皇帝褒封多次,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至天上聖母。到了咸豐七年(1857年),被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福佑群生諴感咸孚顯神贊順垂慈篤祜安瀾利運澤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慶靖洋錫祉恩周德溥衛漕保泰振武綏疆天后之神」。

福建和台灣人稱天后為媽祖,香港的水上人、圍頭人和客家人則祂為阿媽,部分廟宇稱天后為天上聖母。天后座前有兩對護法,一對是千里眼和順風耳,另一對是望海和朝江,祂們都是神魔小睿中的精靈,天后收服祂們後,便成了廟裡的侍衛。

由夫人「升職」至天上聖母

每逢天后誕,善信除了祭祀,還會「請」家中供奉的天后去賀誕。(鍾偉德攝)

相關文章:太平清醮以外:屬於長洲水上人的天后誕

香港史地掌故周樹佳的《香港諸神——起源、廟宇與崇拜》亦紀錄了香港富有地方色彩的天后娘娘。

香港天后有別名

西灣天后廟已有逾200年歷史,廟內「坐陣」的是隘洲天后。相傳隘洲天后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之後有人自稱隘州媽上身,埋怨漁民沒人理祂,就連神像掉到海中也沒有人知道。(鍾偉德攝)

長洲

西灣天后廟內的是隘洲天后。隘州今稱萬山群島,位於華界水域伶仃洋中,當中有隘州和隘州仔兩島,由於常有漁民出入,早有人在隘州建了一間小天后廟,坐的就是隘州天后,平日有港珠兩地漁民上島參拜。

隘州天后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之後有長洲漁民萬先生之妻黎大眼忽然自稱隘州媽上身,埋怨漁民沒人理祂,就連神像掉到海中也沒有人知道,一群世代在隘州海域生活的漁民獲悉此事後,決定為天后重塑金身,但由於不能回島,便跟西灣天后廟的負責人商量,邀請「隘州天后」到該廟安坐。

銅鑼灣

銅鑼灣避風塘的天后神艇在香港雖已有數十年歷史,但因神艇內的天后像來自珠江海口一個名為三角島的地方,人們便稱之為三角天后。

塔門

塔門的天后寶樓有一個來自沙頭角鹽田的天后像,所以就成了鹽田天后。

屯門

屯門三聖墟的三洲天后則來自台山上川島的三洲塘。

說到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天后廟,就是西貢大廟。該大廟屬於三開間單進設計,大殿供奉天后娘娘,右偏殿則有一座銅鐘及龍床。廟文物極為豐富:廟門額「天后古廟」為光緒三年(公元1877年)陳崇韜題寫,正殿內有嘉慶九年(公元1804年)鐵鑄香爐及石碑一座。其大門右之銅鐘為道光廿年(公元1840年)所鑄。大廟對開的水域成為佛堂門,因為水道南北各有一座廟。南佛堂應該比北佛堂早興建。

賀誕一般慶祝程序由天后誕的前夕開始,在傍晚開始還神、還花炮;子時過後各村村代表會在天后廟上頭注香、拜神,然後有一些儀式如「喊禮」、「讀祝文」等。在天后誕正日,各花炮會龍獅隊與表演團體於天后廟前集合,一般還會聘請戲班演出神功戲來酬謝神恩。慶祝表演完畢後,龍獅隊會繼續前往天后廟參神。最後就是抽炮儀式。

資料來源:

《香港諸神——起源、廟宇與崇拜》、《長洲廟宇實錄》周樹佳

香港歷史趣談:http://historyofhongkong.blogspot.hk/2009/04/blog-post.html

(鍾偉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