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油畫中猶見水墨形態 被稱中國近代畫家例外的丁衍庸|開卷樂
丁衍庸(丁公)1956年受時任新亞書院校長錢穆邀請,與陳士文共同創辦藝術科,可算是現時中文大學藝術系的「開山始祖」。上回提介紹了丁公的學生徐志宇所寫的《丁衍庸的後半生》一書,講述丁衍庸的生平及對香港高等藝術教育的貢獻,今回會詳細講述丁公的教學和創作風格。
文:香港電台開卷樂|原題:《丁衍庸的後半生》-中西藝術的結晶
教畫、傳畫
丁公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一面示範繪畫,一面能同時改畫,一節課中畫二三十幅作品亦作等閒。徐志宇憶述丁公教油畫不帶任何畫具,隨手從學生的油畫箱拿起畫筆便能短時間內完成六呎乘四呎油畫〈浴罷〉,可見他創作力與執行力之強。另一幅〈牛頭馬面〉原來是丁公在課堂上畫完鍾馗後,一個學生「口多多」說不如畫牛頭馬面,丁公聽了便即席揮毫,更在畫中題了首打油詩,這幅畫成為了今日香港藝術館的館藏。
丁公的畫受到不少收藏家青睞,且有價有市,但丁公從不吝嗇自己的畫作,常將之送予學生和朋友。他更認為現時的畫作總比舊時的好,因此不時在舊畫上蓋上新畫,。當年丁公出席香港電台節目時,大方地將畫作送贈給新相識的節目編導。徐志宇憶述,丁公自知早年在內地生活時的畫作絕無僅有,來到香港後,希望透過他人「留」畫「傳」畫。「這麼自由的地方,他的創作完全沒有受別人政治、社會環境的影響,他想畫甚麼就甚麼,如何創作就如何創作,造就他的藝術成就。」丁公在香港創作的傳世畫作成千上萬,不少學生也收藏了丁公的國畫。
香港電台文教組節目《開卷樂》由鄭政恆、黃怡、馮傑主持,逢週六晚上8時30分至9時,港台第二台播出。節目重溫 :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541
中西結合獨特之處
丁衍庸年輕時赴日學習西方畫技,線條勾畫刻印在他腦海中。然而,丁公並沒有受西方流派主導他的藝術風格,反而堅持自己的創作方向。除了水墨畫和油畫,丁公還鑽研篆刻、書法等藝術,上課時還會帶上自家製的篆刻印。觀賞丁公畫作時,可見其西方油畫中有中國水墨的形態,徐志宇形容丁公在油畫之中加入大量中國藝術元素,把象徵中國藝術的文字及符號放入畫中。
外籍學者李克曼教授在1969年發表的文章,指中西畫法對於中國近代畫家來說,是極難解決的矛盾,但丁公卻是例外,「其油畫與中國畫,雖然工具有所差別;但在造型與意境上,卻能自然地一樣的表現其中國藝術家獨有的性格」。丁公能夠取各家之長,將中國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特色結合,為其他藝術家所借鑑。
(本文原刊於報章專欄《開卷樂》,此為加長版。圖片及標題為編輯所擬,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開卷樂其他文章:藝壇巨擘丁衍庸半生回憶說 亂離中開創全港首個藝術系】
【開卷樂其他文章:細數代表我城故事的消逝絕景 紀錄散落街角的珍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