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特朗普與世界為敵 中國歐洲擔起保護地球重責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宣布美國退出遏止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如此一來美國將與全球195個國家打對台,成為繼尼加拉瓜及敘利亞後,全僅三個非簽約國之列。特朗普這步棋公然與世界的未來為敵,勢必在經濟、環保及世界地位三方面付出巨大代價。

2012年12月12日,接近200個國家在巴黎達成《巴黎協定》。(Getty Images)

退出《巴黎協定》 難振美國製造業

美國作為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第二高的國家,前年跟全球195個國家簽署《巴黎協定》時,承諾至2025年將排放量減至比2005年水平少26%至28%,即約16億噸溫室氣體,對推動環保是至關重要。但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開始,已一直公開表示氣候變化的說法只是一個騙局,目的是令美國製造業受限,削弱了美國的競爭力。

有學者早已指出,《巴黎協定》對美國本土經濟的影響視乎當局如何達到減少碳排放的目標,例如以較有效的排碳稅或與他國交易排碳配額,取代對工廠實施的傳統排碳限額制度。在整體數據層面,協定對製造業的影響微不足道。甚至倒過頭來,可將排碳稅的收益用於對經濟增長有幫助的地方,對美國以至世界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

極端保守當道 特朗普濫用權力

今次特朗普退出協定的決定,完全是政治因素所致,屬濫用其美國總統權力,令成千上萬計住在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生計以至性命備受威脅。為的只是實現其競選承諾,以及其所屬共和黨主流推動的保守運動目標。他們反對全球主義和進步,反而試圖讓美國孤立,欲走保守的回頭路。

美國共和黨22位參議員,包括參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上月初去信特朗普,要求他加快退出《巴黎協定》,充分反映除了特朗普本人外,其背後共和黨保守派也是令美國退出協定的關鍵。明顯地,特朗普選擇了靠隴保守的一方,他們所維護的是部份美國人的利益,包括麥康奈爾所屬、盛產煤礦的肯塔基州;又或是汽車之城底特律所在地、工業州份密歇根州的利益。

特朗普曾指氣候變化是一個「騙局」,言論遭到學界強烈反彈。(VCG)

美國自我孤立 公然與全球為敵

特朗普聲言願意重新談判,爭取對美國「公平」的新氣候協議,這番話看似講道理,實際上是強詞奪理。《巴黎協定》的重要意義在於它把全球幾乎所有國家納入維護地球生態與人類未來生存環境的命運共同體當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因應各自能力作出應有承擔,特朗普卻以公平為託辭放棄道義責任,迴避了美國過往經濟發展過程中污染環境與掠奪資源的責任。

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稱首次外訪有成果,表現如「全壘打」,但實際上在七國集團峰會上美國跟其餘六國,在氣候及難民等問題上分歧嚴重。情況亦反映在該等國家領導人會面的互動中:特朗普以高球車代步到下一地點,但幾位領導人則選擇徒步前往。文翠珊(左一)、默克爾(左三)等一同徒步前往下個景點。(美聯社)

退出《巴黎協定》,對美國在未來的世界地位必定有不良影響。特朗普無視氣候變化現實,公然與全球絕大多數國家打對台,讓世界清楚看到美國放棄作為超級大國對全球事務下理應信守的領導地位與承擔,美國未來如何取信於人?難怪連卸任後鮮有發表意見的前總統奧巴馬,也發聲明指特朗普此舉是「公然與世界未來為敵」。

美國前總統小布殊也曾公然表示不會履行1997年簽訂的國際減排協定《京都議定書》,令歐洲、中國及其他國家對美方植下深深的疑慮,結果奧巴馬政府要花費許多心力收拾這個「爛攤子」,才能換來《巴黎協定》這項成果。特朗普此番一意孤行,再次暴露唯我獨尊的美國例外主義心態,從今以後,世人更難以相信美國在國際事務上作出的任何承諾。

衝擊國際格局 中歐乘勢補位

退出協定帶來的餘波,已由環保議題延伸至外交關係上,美歐數十年的同盟關係首當其衝。對於在氣候議題上走得最前的歐洲來說,美國如今與叛徒無異。德國、法國與意大利三國首腦迅速發表聯合聲明,對特朗普的決定表示遺憾,同時承諾履行各自在《巴黎協定》下所承諾的義務。

中國與歐盟在過往幾年皆在不同方面有合作。圖為(左起):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路透社)

特朗普宣稱美國不會關上重新加入《巴黎協定》或以任何形式參與國際氣候會議的大門,但法德意三國首腦表明,《巴黎協定》開啟的進程不可逆轉,不容重新談判。正在歐洲訪問的中國總理李克強,也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歐盟領袖共同重申了落實《巴黎協定》的決心。從這個角度看,美國退出全球對抗氣候變化的核心領導地位,讓抱持能源轉型、發展潔淨能源共同目標的歐洲與中國有了更多共同語言,國際地緣政治格局或將由此發生重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