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准玩板球? 】區議員爭多用途運動場 減社區衝突

撰文:袁志敏
出版:更新:

香港板球U16青年代表隊成員Hassan帶我們到他平日愛打板球的場地。除了橋底球場外,以前他們愛到安蔭的閒置空地練揮拍。一到場,保安就探頭出來了解,街坊緊盯着帶着球拍的他們,氣氛非常緊張。葵涌板球空間關注組的巴基斯坦籍成員Ahmad Tauqir,看到場外「不准玩板球 」的橫額。幾個南亞青年,在球場上不敢亂動,Ahmad皺着眉頭說:「你看看。署方帶頭這樣做,誰會喜歡我們的小孩? 」
攝影:鄭子峰

訪問當日,小孩帶記者到平日用開的球場想打板球,碰巧遇上足球隊,拿着球拍不止如何是好。
後來,他們唯有碰碰運氣,帶記者到以前常被驅趕的球場玩。

Hassan 13歲才首次接觸板球。哥哥帶他到家附近的空地練習擊球,他被板球的快感所吸引,天份甚高,後來更被挑選到U16訓練,再加入私人球會。不過,香港板球設施貧乏,青年代表隊沒有固定訓練場所,在街場練習時也難逃被驅趕,令他非常懊惱。

現時本地有「天光道遊樂場」、「蒲崗村道公園」等三個人造草地球場供作硬地板球活動之用,並開放部份硬地足球場、籃球場,容許打簡易板球(Tapeball)。由於設施須與其他球類活動共用,租用板球場地非常困難。即使港隊也沒有固定訓練場地,要借用私人板球會。

無得打板球。
去到場內,小孩環視四周,暫時沒有保安。急不及待投球,笑容立刻出現。

去年,他跟父母到巴基斯坦探親,發現大街小巷都有空地,以及專業場地予市民打板球、踢足球。在香港出生的他,才第二次到巴國,竟吃不慣食物,「水肚不服」每天拉肚子,但仍堅持去球場去打板球,享受自由揮拍而不被驅趕的時刻。

社區掛滿禁止擊球橫額   

板球源自英國,其後因為殖民地的緣故,不少地方如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都興起玩板球。在香港殖民時期,主要是英國人及上流社會在各類私人俱樂部盛行玩板球。加入「木球會」(後譯為「板球」)需要有熟人推薦,且會籍非常昂貴,是身份的象徵,因此,在香港殖民時期此運動被視為上流活動,一直未有向大眾推廣,較少本地人參與。而少數族裔在自己國家愛打板球,來港後繼續在社區內打板球,後來演變成予大眾認為是少數族裔運動。但事實上,本地現時亦有華人板球男女子隊。

葵涌板球空間關注組巴基斯坦成員Ahmad Tauqiu指出,與香港情况不同,在巴基斯坦,板球「入屋」的程度很高。加上當地社區球場沒有劃分用途,大街小巷都有球場予人又踢波、又玩板球。來到香港後,每次看到球場上掛滿「不準玩擊球活動」或者的橫額,他都非常納悶。「大家不認識板球,覺得很危險,但板球不只擊球,還有防守、短打的擊球方法,很多時候我們打的是tapeball(簡易版板球),不是木球,危險性不一樣。」。板球球速雖快,但Ahmad認為,只要場地有圍欄,在合適的位置,板球無需被拒於球場以外。

Hassan(中)是香港青年板球隊U16的成員,非常受其他隊員、朋友歡迎。小孩經常拉着他要他教打板球。

然而,他認為康文署和房屋署帶頭在社區將板球營造成危險的形象,「板球是運動,你沒有推廣它,甚至周圍掛滿橫額,令大家對它產生不好的感覺,自然轉移到經常打板球的南亞人身上」。

 

來一場比賽。先從Toss-up 扔硬幣開始。

板球形象「危險」 總會租用場地也難

沒有場地,板球員唯有四處遊走尋找空置場地,引起很多社區上不必要的矛盾。香港板球總會板球發展主任黎靄文也認同這個說法,「我們理解社區人士的擔心,但當個個場都唔打得、被人趕,社區人士就自己衝入去打。最後去了鄰近民居的球場,惹來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黎靄文說,即使以板球總會名義租用場地,也處處因為「危險」的形象碰壁。總會曾想舉辦同樂日、訓練班讓公眾更了解板球,但奈何連續租用幾個星期的球場是非常困難。「即使用總會名義遞表抽籤租用場地,抽籤前署方知道是打板球,會打電話來詢問很多安全問題。」,總會租場已如此,更難言社區中板球的愛好者。
 

Hassan性格靦腆,拍攝當日,幾乎全部打失。他看着記者,摸頭笑說:「 平時唔係咁架!」

板球形象「危險」 總會租用場地也難

沒有場地,板球員唯有四處遊走尋找空置場地,引起很多社區上不必要的矛盾。香港板球總會板球發展主任黎靄文也認同這個說法,「我們理解社區人士的擔心,但當個個場都唔打得、被人趕,社區人士就自己衝入去打。最後去了鄰近民居的球場,惹來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黎靄文說,即使以板球總會名義租用場地,也處處因為「危險」的形象碰壁。總會曾想舉辦同樂日、訓練班讓公眾更了解板球,但奈何連續租用幾個星期的球場是非常困難。「即使用總會名義遞表抽籤租用場地,抽籤前署方知道是打板球,會打電話來詢問很多安全問題。」,總會租場已如此,更難言社區中板球的愛好者。
 

「 禁止擊球活動」
球場附近晚上有不少居民散步。

葵涌板球空間關注組方家俊說,現時不少區內非牟利機構會連結南亞人士組成板球隊,希望可以改善社區對南亞人士和板球的刻板印象。「尤其他們在這項運動很突出,經常拿獎,在機構的輔助下,希望大家可以脫去有色眼鏡看看他們。其實他們不過是想打板球,不是做什麼壞事。」「你不斷趕絕他們,最後他們真的不玩板球,換了在社區無所事事,到處遊走做街童,難道又是對社區好?」

他期望康文署、房署等部門不要帶頭在社會瀰漫板球危險的感覺,增加社區敵視的情緒。
 

「 禁止擊球活動」

區議員:爭取多用途運動場  減少社區衝突

荃灣區區議員陳琬琛不時接獲居民對板球的投訴,他認為康文署可以開闢社區中使用率低的球場改為多用途球場或板球場。最近他們正爭取使用率低的荃灣國瑞路公園排球場改建為多用途球場,加高圍欄,讓板球員可以使用,減少居民間的矛盾。

康文署回覆《01社區》,過去一年內(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並沒有接獲市民或團體預訂國瑞路公園排球場的申請。陳琬琛表示早前與有關部門觀察場地,但署方認為加建圍欄造假太貴拒絕;後來,他又另聘建築師相約署方估價,現時估計造價合理,估計計劃有機會落實。
 

落街場,最好的莫過於是可以穿拖鞋打波。

對於有區內球場可以開放打板球,最高興的莫過於這班板球用家。這群青年熱愛板球,在街場上遇到有興趣的人,爽性邀請別人一起玩板球。他們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放學還忙着兼職;有的特意請假前來打比賽。有時小白球滾到場外,別人幫忙拾起,會大聲說「唔該」,希望對方不會把球掉去遠方。他們希望建板球場之前,改變別人對他們的既定印象,至少拿着板球拍在球場內,不用再被截查身份證。
 

編按:8月5日是康文署推行了近十年的「全民運動日」。關於全民運動日,為市民熟知的大概只有當日免費租場;然而自強的香港人近年早就以自己的方式趕上了運動大潮——無論是無限輪迴OT的打工仔、自愛的女性、又或在街頭大跳大媽舞、天天落公園強身健體的長者。今天的香港人如何在僅有的空間與時間裡爭取動起來?而在人口老化、市民身體素質成為都市發展的重要課題下,本地職場、政府設施,又有多鼓勵/不鼓勵全民運動?「01社區」策劃「運動城市」系列專題,為以上種種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