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紅酒可以防癌?香港防癌會拆解三大迷思 衞生署推網上評測酒量

撰文:陳淑霞 李慧妍
出版:更新:

飲酒過量,對身體有害,然而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指,不少市民對飲酒存迷思,包括紅酒可以防癌、酒後面紅等於「酒氣」散得快不傷身、先吃芝士或牛油才飲酒可減低風險。
而為協助市民評估其飲酒行為,及檢測潛在健康問題,衞生署推出網上飲酒與健康一分鐘篩查問卷;衞生署強調,酒精已被世界衞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第一類致癌物,目前已有足夠證據證實酒精可致至少7種癌症,且並無任何防癌安全或建議飲用酒精水平,世衞亦從未建議為改善健康而飲酒。

衞生署推一分鐘網上自我評測,協助市民了解其飲酒行為及健康風險。(衞生署網頁截圖)

今日(9日)是「香港癌症日2018」,衞生署響應活動宣傳酒害訊息。衞生署設網上「飲酒與健康篩查」問卷(按此),會根據用家填報的酒精飲用量、頻密程度、宿醉情況等,評測其健康受損風險。問卷分數達8分至15分,會被評定為「有風險」、16至19分者,則屬「有危害性」,如超逾20分,則屬於「很大可能有依賴性」。

網頁中亦有揀選酒精飲品小貼士,亦有拆解飲酒迷思,衞生署發言人強調,目前沒有任何防癌安全或建議飲用酒精水平。世衞亦從未建議為改善健康而飲酒,事實上每克酒精含七千卡能量,熱量僅次於脂肪,因此飲酒容易令人攝入過多能量而引起體重增加的問題。

發言人又指,有研究顯示肥胖可直接增加患上包括肝癌,前列腺癌,大腸癌和乳癌等超過10種癌症的風險,故保持健康的體重也是預防癌症的有效方法。

飲酒面紅 事實上反映增食道癌風險

廖敬賢指,用來製作紅酒的葡萄,內含一種植物二級化合物白藜蘆醇(resveratrol),曾被指有防癌功效,但研究發現兩者並沒有關係。而飲酒後會面紅,是因體內一種代謝酒精的酶、醛脫氫酶2活躍程度偏低,令乙醛積聚引致面紅,更會增加患食道癌風險。他說,「所以飲酒容易面紅人士,更加不應該飲酒。」

酒前食芝士 只會推遲醉酒 令人誤以為酒量好

他續指,先吃芝士、牛油或其他食物,只會延緩酒精進入血液的速度,而不會阻止或減少酒精吸收,無助減低患癌風險。相反,因推遲醉酒過程,容易令人產生錯覺,以為酒量變好而飲多幾杯,反而越飲越多,增加對身體損害。

衞生署小冊子拆解飲酒迷思:(部分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