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點論政|縮水式通脹有日益猖獗之嫌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劉仲恒

曾幾何時,罐裝汽水是355毫升的。在無聲的歲月裡,罐裝汽水「長矮了」,因為容量變成了330毫升。如果你覺得不是問題的話,那就錯了。如果罐裝汽水售價不變但容量少了25毫升,就等於加價了7%。這便是近來常見的「縮水式通脹」現象,就是食品或飲料製造商在保持售價不變的情況下,減少產品數量或尺寸的做法。除了罐裝汽水少了,袋子裡的薯片也少了,盒子裡的雪糕自然也少了。當貨品價格保持不變時,那就等於單位售價上升了。

當然,這是跟高通脹密切相關的。以美國為例,消費者近年來一直無奈地生活在高通脹的環境下。雖然絕大部份商品的價格已經從2021年上升7.5%的峰值回落,但零售價格仍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繼續上漲。因此,消費者口袋裡的錢的購買力削弱了。消費者對價格敏感,所以製造商只好「各出奇謀」。他們希望的是,顧客在裝滿漲價商品的貨架上,居然看到他們最喜歡的零食或首選的衛生紙價格不變,心花怒放之餘,想也不想就放進購物車裡,然後付款。殊不知售價雖然沒變,買回家的東西卻少了,「神不知鬼不覺」,達到了加價的效果。

也就是說,消費者的權利受到了損害。他們花辛苦賺來的血汗錢,當然有權利知道貨品的真正價格,這項權利不應被蒙蔽。而某些國家的政府也決定「出手」,打擊日漸猖獗的「縮水式通脹」。筆者最近從媒體裡看到,南韓政府的監管機構最近表示,製造商和供應商如果縮小商品的尺寸或容量,就必須要通知消費者,否則將會面臨最高1千萬韓元(折合超過港幣5萬7千元)的罰款。在新規定下,加工食品、衛生紙、洗髮水、洗潔精等貨品,如果通過「縮水」的方式提升商品的每單位價格,就必須在標籤上清楚展示三個月。

不久前,法國政府也採取行動了,要求國內所有食品零售商跟隨某大連鎖超級市場的做法,從今年7月1日開始,必須在所有尺寸或容量縮小,但未相應降價的產品前張貼警告語句,以避免消費者因「縮水式通脹」而蒙受欺騙。法國的財政部長更斬釘截鐵地聲明:「縮水式通脹」根本就是騙局,必須制止。

很多國家的民眾非常憎恨「縮水式通脹」,筆者看過一項民意調查的報告,說超過半數的加拿大人對「縮水式通脹」達到深感厭倦的程度。有機構訪問了33個國家裡近2萬5千名成人,結果48%的受訪者表示「縮水式通脹」是不可接受的。香港人出名精明,不可能不知道「縮水式通脹」已侵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也不可能甘願任人宰割。現在,南韓和法國都已經採取行動了,特區政府沒有理由不出手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對不對?

作者劉仲恒是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